海洋新質生産力正“潮涌”-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19 08:52:34
來源:光明日報

海洋新質生産力正“潮涌”

字體:

近日,自然資源部發布一組最新數據:經初步核算,我國前三季度海洋生産總值實現7.9萬億元,同比增長5.6%,高於國內生産總值增速0.4個百分點。這一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傳遞出海洋産業的勃勃動能,而正在加快培育和發展的海洋新質生産力,更是成績亮眼。

海洋清潔能源供給水平不斷提高

初冬,浙江省岱山縣秀山島附近的海域海流涌動。

記者看到,在一座形似小提琴的&&上,一組組巨大的“水下風車”正穩定運轉。這裡便是我國自主研發的兆瓦級潮流能發電工程——世界單機最大LHD第四代1.6兆瓦潮流能發電機組“奮進號”。這座由我國科學家團隊打造的電站,正將不竭的潮流能量轉化為點亮海島的綠色電能。

這是我國海洋清潔能源供給水平不斷提高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海上風電同樣表現突出。前三季度,我國海上風電發電量、新增並網容量同比分別增長3.7%、42.1%。我國離岸距離最遠的海上風電項目“江蘇大豐(800兆瓦)”首批機組並網發電,上海市單體容量最大海上風電項目“金山海上風電場一期(306兆瓦)”實現全容量並網發電,海上風電正向深遠海、大容量加速邁進。

“風漁融合”的發展模式也在加速推進。今年以來,全國首個吸力筒基礎桁架式“風漁融合”型海洋牧場“盛唐一號”在廣東汕頭投産,粵東最大桁架式重型“風漁融合”海洋牧場&&“龍宮號”安全投放並完成首批章紅魚魚苗投放,江蘇省首座風光漁一體化半潛式海洋牧場“國能黃海1號”正式下水。

港口智慧化綠色化轉型持續推進

空無一人的碼頭邊,一艘艘萬噸巨輪往來停泊靠岸。自動化橋吊、高速軌道吊24小時不停運轉,無人駕駛的自動引導車有序作業,一箱箱貨物被卸下轉場……這是記者在山東港口青島港看到的情景,這裡已建成我國首個全國産、全自主自動化的碼頭。

“我們的自動化碼頭以橋吊平均單機作業效率每小時62.62自然箱,再次刷新世界紀錄!”山東港口青島港自動化碼頭操作部的工人自豪地説。

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國港口智慧化、綠色化轉型持續推進,全國已投運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和自動化幹散貨碼頭各30座,規模居世界前列。港口生産效率明顯提升,天津港大型集裝箱設備自動化率超88%,平均作業效率提升15%。在港口綠色化上,大連港完成全球首次綠氨船舶燃料加注,上海港完成國內首單國産超低硫重質船舶燃料加注,天津港、寧波舟山港也實現船用綠色甲醇加注,有力推動了我國港口綠色低碳轉型。

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同樣數據亮眼。最新統計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海工裝備新承接訂單金額、交付訂單金額、手持訂單金額分別佔國際市場份額的60%、50.8%和61.9%,繼續位居世界第一。多領域海工裝備産品取得新突破——國産24套2000米級國際超深水海洋裝備完成交付,我國首個深水油氣水下機器人七功能機械手投入應用,全球首艘8萬噸級通海養殖工船“森海先鋒”號也已交付。

海洋生物醫藥研發取得積極進展

小小的螃蟹殼,竟能“變身”為止血紗布、可降解心臟支架和母嬰護膚品。在青島博益特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記者看到海洋生物材料的“七十二變”。“我們通過原創技術從深海雪蟹殼中提取殼聚糖,用它製成的止血紗布能在30秒內快速止血。”該公司董事長聶仁克現場演示,只見紗布在吸附液體後迅速化為透明、高黏彈性的膠體,在快速止血的同時消於無形。

走進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各色海洋藥物成果令人應接不暇。該院海洋糖工程藥物研發室負責人胡婷介紹,&&依託中國海洋大學數十年海洋糖類藥物開發技術體系的基礎,布局了“藥物+醫療器械+大健康製品”的研發線路,“目前,我們的海洋免疫抗腫瘤多糖藥物BG136已進入Ⅱ期臨床,利用海洋褐藻多糖成功研製的抗HPV病毒二類醫療器械,也已經於去年獲批上市。”

這些海洋藥物和生物製品研發取得的積極進展,令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院長杜冠華信心滿滿:“海洋生物醫藥研究不僅是對海洋資源的利用,也是面向未知世界的科學探索,需要技術和理論創新,也必將産生技術和理論創新。”

【糾錯】 【責任編輯:吳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