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記者從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上海長征醫院)獲悉,該院聯合安徽大學互聯網學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等團隊,成功構建了一種基於人工智能(AI)的前列腺癌影像—病理基礎模型。模型可從磁共振影像中無創預測腫瘤侵襲性,診斷性能顯著優於現有臨床方法。相關研究成果為前列腺癌無創精準診斷與分級提供了新方向,日前在線發表於國際期刊《自然—癌症》。
前列腺癌已成為全球男性第二高發癌症。隨着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和生活方式變化,前列腺癌發病率正以每年13%的速度快速增長,目前已位居我國男性惡性腫瘤發病率的第六位。當前,臨床缺乏術前精準預測腫瘤侵襲性的工具,易出現過度診斷或漏診。AI技術的發展,為前列腺癌的無創精準診療提供了新路徑。
研究團隊開發並驗證了影像—病理基礎模型——MRI-PTPCa,通過AI結合磁共振成像定量反映前列腺腫瘤病理特徵,進一步增強AI基礎模型在臨床實踐中用於癌症高效、準確且無創診斷和分級的潛力。模型有望顯著減少不必要的前列腺穿刺活檢,有效降低患者痛苦和併發癥風險,為患者帶來更舒適、安全的診療體驗。
據介紹,該模型在多個醫療中心測試中表現優異。結果顯示,該模型預測結果與病理評估高度一致,且優於臨床評估及其他預測模型;尤其與多參數磁共振成像聯用時,非侵入性診斷和分級效果可媲美病理評估。
這項研究不僅為前列腺癌的無創、精準診斷提供了新路徑,也為AI基礎模型用於癌症高效、準確且無創診斷和分級提供了高水平臨床證據。
【糾錯】 【責任編輯:吳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