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貼息與分期免息、以舊換新疊加共振,信用卡消費返現、紅包激勵層出不窮……時值年末,一套以“國補”為核心的促消費“組合拳”正全面展開,為年末消費市場注入強勁動能。
財政貼息與市場機構資源創新結合,是本輪促消費的鮮明特色。淘寶天貓平台率先上線“國家貼息”專區,消費者購買帶有此標識的商品並選擇花唄分期,即可享受國家提供的利息補貼。
在手機數碼、家電傢具等核心品類,消費者還可疊加享受“財政貼息+以舊換新”雙重紅利。以一款原價4246元的冰箱為例,消費者先享受849.2元以舊換新補貼,剩餘金額通過花唄12期免息支付,每月僅需283元。這種創新支付模式顯著降低了高價值商品的消費門檻,有效激發了消費者的升級換代需求。
商業銀行也積極跟進這一趨勢。中國農業銀行信用卡與京東商城聯合推出國補贈券活動,購買指定商品滿3000元即贈100元支付優惠券。平安銀行信用卡創新推出“國補分期返紅包”優惠,持卡人在淘寶、天貓購買國補商品並使用分期付款,即有機會獲得立減紅包。
值得一提的是,分期免息在此輪促消費中扮演了關鍵角色,成為撬動消費意願的重要杠桿。各大銀行紛紛提升分期優惠力度,光大銀行信用卡與淘寶平台聯動,推出至高“24期0息分期”疊加“單筆最高減200元”的組合優惠,覆蓋數碼、家電、美粧等多品類。招商銀行信用卡在主流電商平台的分期滿減優惠,最高立減額度達400元,且部分銀行的分期優惠上限較去年進一步提升,顯示出金融機構加大投入的決心。
對消費金融機構而言,“分期免息”更是服務長尾客群、彌補傳統金融服務空白的重要抓手。海爾消費金融作為首家産融結合的持牌消金公司,近期在鄭州、貴陽、西安等城市聯動線下專賣店推出全場家電免息分期活動。數據顯示,活動累計辦理分期額超千萬元,顯著緩解了消費者購買成套家電的壓力。活動不僅惠及消費者,也為商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業績提升——單場0息分期活動能為專賣店帶來30%以上的零售額增長,家電套購用戶佔比也明顯提升,實現了供需雙贏。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王鵬分析指出,“財政補貼+金融支持”的創新模式既降低了消費者的信貸成本與大宗商品消費門檻,推動消費觀念從“儲蓄型”向“適度信貸型”轉變,釋放潛在需求,又助力商家提升銷量、擴大市場份額,形成“銷量—利潤—再投資”的良性循環。
他特別強調,根據官方測算,在1%的貼息比例下,1元財政資金可撬動100元貸款投入消費領域,這種“四兩撥千斤”的效應促使分期免息從“應急工具”轉變為居民日常的“財務規劃手段”,有效激活了消費市場基本盤。
在降低信貸成本的同時,將金融産品和服務精準嵌入消費場景,是此輪促消費的另一顯著特徵。郵儲銀行株洲市分行創新採用“總部對接+門店落地”聯動模式,聚焦本地知名連鎖品牌,打造特色消費場景,強化商圈與信用卡業務綁定。截至10月底,該行信用卡消費金額達15億元,同比增長5.72%,發放消費補貼超300萬元,有力推動當地消費市場升溫。
馬上消費金融則通過自有App上線“愛尚重慶·渝悅消費”主題活動,推出“貼息福利”抽獎和優惠券發放,同時與近400家互聯網平台及金融機構合作,將金融服務嵌入家居、電子、旅游、醫療、養老等重點消費領域,構建起立體化的消費金融生態,有效促進商品和服務流通。
展望未來,如何讓金融活水持續精準滋養消費市場,仍需深入探索。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建議,下一步應在“精準”與“嵌入”兩個維度持續發力:信貸供給要精準直達,圍繞文旅、康養、教育等服務消費新熱點開發專項産品,同時擴大財政貼息覆蓋面,更廣泛降低居民信貸成本;服務模式要深度嵌入消費場景,通過支付環節智能推薦分期方案、與電商及短視頻平台打造聯名産品等創新方式,將金融服務無縫對接消費決策全流程,提升用戶體驗與黏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