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我國經濟呈現穩中有變、變中有機的態勢,在曲折中顯露向好趨勢,為“十五五”規劃的系統部署奠定了堅實基礎。一方面,居民消費從信心築底走向溫和改善,企業盈利壓力逐步緩解、應收賬款增速明顯回落,經濟運行的微觀根基持續鞏固。另一方面,外部環境仍存不確定性,但外部經貿摩擦的邊際擾動趨於弱化,有助於穩定企業預期。同時,新階段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政策框架日益明晰,改革的系統性增強為培育新動能打開了更廣闊空間。
過去數年,多方面因素共同導致經濟循環一度受阻。針對這些結構性掣肘,國家相繼推出“反內卷”、賬款清理、發展現代服務業、穩妥化解地方債務等一系列舉措,着力疏通堵點、修復循環、提振預期。隨着政策持續顯效,微觀活力正在逐步恢復,經濟具備進一步向好的基礎。在此背景下,2026年作為“十五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其重要性愈加凸顯。開局之年不僅承擔着穩預期、強動能的任務,也關係到未來五年現代化建設的整體布局。要鞏固恢復勢頭、增強增長後勁,改革必須在更深層次、更寬領域同步推進,以提升經濟體系的韌性與競爭力。
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
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是提升國家競爭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抓手。
從整體看,傳統産業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實現提質升級,全球競爭力顯著增強;戰略性新興産業加速規模化布局,從技術突破向産業生態完善邁進,成為新的增長引擎;一批面向未來的關鍵技術與前沿領域不斷取得突破,算力、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等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持續提升,為經濟長期發展提供更堅實的安全保障。部分領域已從“1到N”的追趕擴散階段,進入“0到1”的創新突破階段。
這意味着,我國不再單純依靠産業跟隨或規模優勢,而是通過原始創新、顛覆性技術競爭塑造新的産業競爭力。在此過程中,科技自立自強、優化創新體系、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成為産業升級的基礎性工程。
可以預見,在未來五年,圍繞先進製造業、新質生産力、綠色低碳技術、數字經濟等方向的改革與投資,將持續提升我國産業體系的自主性、現代性與先進性,為經濟穩中向好構築堅實支柱。
夯實內需增長根基
把擴大內需作為戰略基點,是增強發展活力、鞏固經濟回升勢頭的關鍵。當前,我國正在經歷人口結構深刻變化、居民消費習慣轉型及産業結構升級,提升消費率、健全收入分配製度、擴大有效投資成為推動內需增長的三大方向。
首先,提高居民消費能力是擴大內需的根本。隨着服務消費、品質消費、文化旅游消費等需求快速擴張,未來我國消費潛力將持續釋放。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中提出“居民消費率明顯提高”的目標,體現了需求側改革從注重規模擴張轉向更關注結構質量。同時,通過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健全勞動制度等方式提升居民消費意願,將成為內需增長的重要抓手。
其次,優化投資結構、提升投資效率,是支撐內需擴大和結構優化的關鍵。“投資於人”的理念是從教育、衞生、技能提升到城市更新、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不僅改善民生,也能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隨着地方化債推進、“擠出效應”緩解,企業投資意願有望逐步恢復,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投資將成為未來的新亮點。
再次,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對於提升國內大循環效率意義重大。農村現代化、城市群建設、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將持續推進,為超大規模市場的進一步釋放打下基礎。
築牢安全發展底線
以安全發展理念統籌全局,是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必然要求。面對更為複雜的風險挑戰,我國從戰略高度統籌安全與發展,通過系統性治理提升整體安全能力。
例如,在經濟安全方面,能源資源安全、糧食安全、産業鏈供應鏈安全是重中之重。發展新型儲能、建設智能電網、加強重要資源儲備、推動關鍵技術攻關,將提升經濟體系的韌性和抗衝擊能力。在數據安全和科技安全方面,加快構建網絡、人工智能、生物、生態等領域的安全政策體系和治理機制,以制度建設保障科技創新和數字經濟健康發展。
高水平推進對外開放
更高水平推進對外開放,是我國塑造國際競爭新優勢的重要方向。未來五年,我國在對外開放方面力度更大、格局更廣,有望呈現出從“跟跑型開放”向“引領型開放”轉變的新特徵。
當前,全球化格局發生深刻調整,國際産業分工體系重構。在這一格局下,中國在新一輪全球化中的角色轉變。這既源於綜合國力的提升,也源於中國在製造業、技術創新、市場規模等領域的競爭優勢不斷夯實。
未來五年,我國將以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為重點,推進統一大市場建設,提升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優化外商投資環境,擴大全方位、高標準的對外開放;同時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提升國際規則話語權和影響力。在對外貿易方面,區域多元化趨勢更加顯著。對非美區域市場的出口增長、新興經濟體工業化進程加快、全球財政擴張政策疊加,將持續提升我國外貿韌性。隨着科技創新能力增強,中國更有能力在全球價值鏈上攀升,在新技術、新産業領域搶佔制高點。
總體來看,未來五年將是我國以改革催生新動能、以開放拓展新空間、以安全夯實新基礎的關鍵階段。堅定推進全面深化改革、保持戰略定力,是釋放發展紅利、贏得未來主動權的根本途徑。未來五年,統一大市場建設、財稅金融改革、國企改革、科技體制改革、服務業開放、綠色低碳轉型等將系統推進,改革的廣度、深度與力度將持續增強。
隨着各項改革舉措陸續落地生效,我國經濟新動能將不斷積聚,國內循環更加順暢,國際競爭力持續提升,中國經濟必將在中國式現代化的道路上行穩致遠、勇毅前行。(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策略首席分析師王開,國信證券博士後工作站博士後彭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