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2025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2025年前三季度,該行實現凈利潤1895.89億元,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1776.6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2%和1.08%;實現營業收入4912.04億元,同比增長2.69%,其中非利息收入1654.12億元,同比增長16.20%,在營業收入中佔比達33.67%。截至9月末,該行資産總計375501.63億元,比上年末增長7.10%,發放貸款和墊款總額較上年末增長8.15%,吸收存款總額較上年末增長6.10%。
2025年,中國銀行聚焦主責主業、堅守初心使命,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積極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有力推進經營管理各項工作,經營業績穩中有進、發展基礎持續夯實,有效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以自身發展實績實效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多維度賦能科技創新 全鏈條服務産業升級
依託穩健的經營實力,中國銀行持續加大科技金融資源投入,為科技創新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支持。截至2025年9月末,該行科技貸款餘額約4.7萬億元,授信戶數超16萬戶,覆蓋從初創期到成熟期的各類科技企業。在服務模式上,中國銀行突破傳統信貸局限,持續豐富科技領域金融服務供給,運用股、債、保、租等綜合化手段,累計為科技領域提供超8300億元金融服務,全方位滿足科技企業多元化需求。
在股權投資領域,中國銀行紮實推進AIC股權投資試點業務,在多個試點城市設立16隻股權投資基金,合計認繳規模117.6億元,重點布局商業航天、生物醫藥、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等新興産業與未來産業,推動一批關鍵領域股權投資項目落地。同時,為響應國家“人工智能+”行動部署,中國銀行創新推出“券貸聯動”服務方案暨中銀科創算力貸,融合政府“算力券”政策與銀行信貸支持,截至目前已與2300多家人工智能産業鏈核心企業建立合作,授信餘額超3600億元,股債保租等綜合化金融服務供給規模近800億元。
此外,中國銀行積極拓寬科技企業直接融資渠道,助力首批科技創新債券發行,為科技成果轉化與産業化發展提供堅實金融支撐。
全球化布局引領低碳轉型 多領域創新樹立行業標杆
作為國內綠色金融領域的先行者,中國銀行持續鞏固領先優勢,構建起覆蓋信貸、債券、投資的全方位綠色金融服務體系。截至2025年9月末,該行綠色貸款餘額超過4.66萬億元,比上年末同口徑增長20.11%,境外綠色貸款在彭博“全球綠色UoP貸款”“全球可持續性挂鉤貸款”“全球綠色貸款原則貸款”排行榜中位列中資銀行第一,彰顯全球化綠色金融服務實力。
在綠色債券領域,中國銀行境內、境外綠色債券承銷規模均保持中資同業市場首位,綠色債券投資規模超1000億元,位列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NAFMII)綠色債務融資工具投資人第一。2025年以來,中國銀行接連落地多筆標杆性綠色金融業務:4月協助中國財政部發行首筆60億元人民幣綠色主權債,開闢綠色財政資金募集新渠道;5月助力某客戶發行全球首支同時符合歐盟《歐洲綠色債券標準》與國際資本市場協會《綠色債券原則》的7.5億歐元綠色債券,推動國際綠色金融規則對接;在中東完成首筆“數字迪拉姆”跨境支付交易,拓展綠色場景下人民幣使用空間。
與此同時,中國銀行積極參與全球氣候治理,在倫敦氣候行動周期間聯合渣打銀行啟動中英“自然與生物多樣性金融合作機制”,並獲得多項國際獎項,“中銀綠色+”全球品牌影響力持續提升。
精準滴灌小微主體 全面助力鄉村振興
中國銀行始終堅守普惠金融初心,不斷擴大服務覆蓋面、提升服務質效,讓金融活水精準流向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及鄉村振興重點領域。截至2025年9月末,該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突破2.71萬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8.99%;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客戶數突破179萬戶,比上年末增長19.81%,實現“量增、面擴、質升”。
針對“專精特新”企業等優質小微主體,中國銀行提供專項支持,國家級、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授信餘額超7300億元、戶數超5萬戶;連續4年開展“千崗萬家”專項活動,前三季度向穩崗擴崗企業發放專項貸款超4400億元,以金融之力穩企業穩就業。在個體工商戶服務方面,貸款餘額近9400億元,服務人數近138萬戶,有效緩解個體經營資金壓力。推出“跨境E貸”服務方案,助力外貿小微企業“揚帆出海”。
在鄉村振興領域,中國銀行聚焦農田、農資及糧食生産流通等重點領域加強金融支持,截至9月末涉農貸款餘額2.91萬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6.47%;重點幫扶縣機構貸款增長17.14%,高於各項貸款平均增速。同時,中國銀行因地制宜支持縣域特色産業,例如為安徽霍邱鵝肝産業推出“鵝業貸”、為江蘇灌雲豆丹産業提供普惠貸款、為湖北潛江小龍蝦産業打造“蝦農貸”“蝦商貸”,累計投放信貸資金超20億元,助力縣域産業從“萌芽”走向“蓬勃”。
構建“全球化+區域化+適老化”服務體系 守護銀發幸福生活
面對人口老齡化趨勢,中國銀行圍繞養老金金融、養老服務金融、養老産業金融三大領域,打造具有中銀特色的養老金融服務體系。截至2025年9月末,該行養老産業貸款比上年末增長20.90%,為養老機構建設、適老化改造等提供有力信貸支持;在養老金管理領域,企業年金個人賬戶數、託管資金規模位居市場前列,服務企業年金客戶超2萬家,個人養老金累計繳存客戶佔比較年初提升11.14%。
在跨境養老服務方面,中國銀行依託全球化布局優勢,連續五年在進博會舉辦銀發專場供需對接活動,促成法資、美資、日資等外資企業與國內機構合作,在貴州、安徽、江蘇等地落地認知症照護、嵌入式養老等跨境項目;中銀香港旗下中銀人壽推出“旅・心活”旅居體驗計劃,首階段覆蓋內地18座宜居城市,並計劃擴展至東南亞及日本,為“港人北上”等跨境養老需求提供“一站式無憂體驗”。
區域化服務方面,中國銀行結合各地特點推出定制方案:京津冀地區參與“四網融合”社保卡落地,解決跨區域交通服務斷點;長三角地區在上海推出“養老服務批次貸”,在蘇州建設“蘇悅・頤養智慧養老&&”;粵港澳大灣區整合“銀行+保險”資源,服務旅居養老需求;海南自貿區打造“候鳥驛站”,服務近2萬“候鳥人群”。
適老化改造方面,中國銀行手機銀行APP養老金融專區全新面客,提供養老資産視圖、養老籌劃及養老投資服務;線下建成1100余家養老金融特色網點,組建140家“社區助老服務聯合體”,助力“一刻鐘”居家養老服務圈建設,切實提升老年客戶幸福感與獲得感。
科技驅動轉型 場景融合提質
中國銀行以數字化轉型為核心引擎,深化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應用,推動“業數技”有機融合,構建數據驅動的經營管理新模式。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截至2025年9月末,40個科技戰略項目有序推進,項目平均交付周期同比下降18.70%,數字化基礎持續加固。
在客戶服務領域,中國銀行個人手機銀行月活客戶數同比增長8.32%,數字人民幣消費額保持市場領先;企業服務方面,推出國有大行首批全業務功能鴻蒙化適配的企業手機銀行鴻蒙版,支持賬戶查詢、轉賬匯款、跨境金融等近200項功能,依託鴻蒙系統實現敏感信息隔離、國密級數據保障,為企業客戶提供更安全、流暢的服務體驗。
場景化應用上,中國銀行將數字金融與民生服務深度融合,例如在四川成都推出全國首個數字人民幣智慧養老場景,將數字人民幣支付融入智能手環,實現支付、生命體徵監測、緊急呼叫一體化;在蘇州建設“蘇悅・頤養智慧養老&&”,整合“金融+非金融”服務,覆蓋100余個社區站點、服務超100萬用戶;同時,構建企業客戶ESG評價數字化體系,為綠色轉型與風險管理注入“智慧動能”。
下一步,中國銀行將繼續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堅持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宗旨,以服務金融強國建設為主線,以建設強大的金融機構為目標,堅定不移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努力實現集團“十四五”圓滿收官,為“十五五”順利開篇築牢堅實基礎,為乘勢而上、接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更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