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網北京10月29日電(梁棟飛)10月29日, 以“安全·綠色·智鏈·共贏:共築現代能源供應鏈新生態”為主題,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中煤”)首屆供應商大會在北京舉辦。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中國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委員、首席財務官柴喬林接受新華網專訪時&&,作為國家能源安全的穩定器和壓艙石,中國中煤深知能源安全是“國之大者”,能源供應鏈的穩定性與國家經濟安全休戚相關。中國中煤提升供應鏈韌性,就是要化“鏈”為“網”,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現代供應鏈體系,從根本上築牢國家能源安全基石,有效應對各類風險挑戰,確保國家的能源命脈在任何時候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談及“智慧韌性供應鏈”將如何重塑傳統能源保供模式,以實現更高質量的保障時,柴喬林&&,智慧供應鏈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路徑。中國中煤正通過打造智控&&,實現從需求到交付全鏈條可視與智能決策,將採購供應從過去的“經驗驅動”升級為“數據驅動”。下一步,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實現更精準、更高效、更降本的安全保障。
綠色發展是企業融入血脈的內在基因,是衡量其未來潛力的行動標杆,亦是央企推動綠色發展的核心責任。中國中煤的“綠色夥伴”認證體系,將如何具體推動整個産業鏈的綠色轉型?
對此,柴喬林作了具體闡釋:“綠色夥伴”體系是我們踐行“雙碳”目標、驅動産業鏈協同降碳的重要抓手。中國中煤將碳管理、環境績效作為核心評價指標,引導資源向綠色低碳領域集中。這不僅是履行社會責任,更是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與供應商夥伴共塑綠色競爭力。
科技創新是引領行業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構建現代能源體系的核心支撐。柴喬林介紹稱,中國中煤發起成立的“能源技術創新聯盟”旨在攻克能源領域現階段待突破的技術難題。他&&:“一直以來,我們聚焦煤炭綠色開發,綠色低碳煤電,低碳高端煤化工、煤電化與新能源耦合等前沿領域,與頭部的供應商共同投入資源,加大‘聯合研發項目’數量,構建産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創新生態。”
在闡釋“智慧韌性供應鏈”與“綠色夥伴”體系如何協同發力時,柴喬林分析稱,構建“能源保障命運共同體”這一理念的核心,是超越了傳統的甲乙方關係,轉而以國家能源安全使命為引領,推動産業鏈各方從簡單的交易博弈走向深度的戰略協同與價值共創,從而實現發展機遇的共享。他強調,這種新型合作模式能夠有效打破地域和行業壁壘,促進技術、資本、人才等關鍵要素在更大範圍內的暢通流動與高效配置,正是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在能源領域的生動實踐,必將為提升國家能源産業的整體韌性與核心競爭力貢獻重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