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的陜北高原,黃土溝壑間綴滿了漫山遍野的“中國紅”。延安市安塞區的果農郭民民,不再是焦慮地仰頭望天,而是習慣性地低頭查看手機上的精準氣象預警。不遠處,一台由中華財險設立的“防雹空氣炮”靜靜矗立,它和一張無形的“數字天網”,正共同守護着這片即將豐收的果園。

在過去,一場突如其來的冰雹就足以讓果農一年的汗水付諸東流;如今,從被動理賠承受損失到主動干預風險減量的深刻變革,正在延安的黃土高原上,悄然改寫“靠天吃飯”的古老劇本。
從受災理賠到風險減量:延安蘋果産業的破局之路
多年來,延安蘋果這一支柱産業卻因當地溝壑縱橫的地形與頻發的極端天氣,長期面臨挑戰。其中,花期凍害與果實期的冰雹災害最為突出,直接衝擊着延安蘋果産業鏈的經濟效益、影響着廣大果農的收入來源和種植積極性。
2016年,郭民民在延安安塞大佛寺村虎燕峁投入200萬元開啟蘋果種植事業,歷經數年辛勤培育,眼看著即將迎來豐收,一場嚴重的冰雹災害卻不期而至。“損失慘重,果子上都帶着‘冰雹點’,賣不上價,經濟損失大約40萬元-50萬元。”那時,他一度萌生放棄的念頭,考慮將果園轉包出去。
“中華財險一直服務做的不錯。”郭民民介紹,此前幾年,其所栽果樹尚處於成長期,挂果率有限,加上災害影響,收入受損,“但相比受災賠錢,肯定是希望果子長得好,能豐收。”
災後賠償終究是兜底之策,對於果農來説,渴望的是長期、穩定的産業收益。洞察於此,2022年,中華財險果斷將重心前移,啟動延安蘋果防霜凍防冰雹風險減量工作,與陜西省農業遙感與經濟作物氣象服務中心簽訂“氣象+保險”協議,圍繞蘋果氣象災害精細化風險區劃等領域開展合作,應用蘋果花期衛星監測信息,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蘋果花期凍害防禦工作。
2023年初,利用降溫天氣預警的窗口期,中華財險開展蘋果花期凍害新型煙爐防霜凍實驗,驗證了煙霧發生器在不同環境果園的防霜效能,為技術優化積累了關鍵數據,並聯合形成了《2023年蘋果花期凍害防禦工作方案》。
2024年,項目再推進一步,中華財險在延安市洛川、宜川、富縣、安塞、延長、延川六個縣區分別布設智能防霜煙爐和六台防雹空氣炮,強化延安蘋果防霜凍防冰雹風險減量工作。
數據顯示,當年該六縣區的災害風險同比下降70%,該措施被延安市政府納入年度防禦計劃,有效為果戶降低因災損失超1000萬元,為延安蘋果風險減量工作的升級打下基礎。
從“人防”到“智防”: 黨建聯動“數智”&&升級延安蘋果防災網
在三年風險減量試驗、試點的工作經驗基礎上,2025年,中華財險升級啟動“數智減災”智慧果園示範項目建設,該項目實現了從平面布控到立體化、數字化布局的飛躍,集成了氣象環境六要素監測系統、高清視頻監控系統、霜凍冰雹減災裝備及可視化操作雲&&。
如今,已成為中華財險延安蘋果示範果園基地合作負責人的郭民民,打開“數智”&&App,就可以隨時查看果園示範果園防災設備的運行數據和狀態,收到關於極端天氣的提前預警,並通過視頻遠程監測果園物候實際狀況,實現對果園的全程、動態管理。
郭民民介紹了果園中防霜、防雹風險減量一體化系統的應用,該系統採用高低空防霜風機合理布局,將高空較高溫度的空氣不斷吹送至下方果樹低溫區域,使上下空氣混合增溫,防止樹體凍傷;防雹空(燃)氣炮以燃氣爆炸産生衝擊波,持續擾動氣流,有效實現人工防雹。
6月12日,是郭民民今年第一次親手啟動防雹空氣炮的時間,在他的工作簿上,記載了今年10次使用防雹空氣炮的詳細時間,這10次的點燃,抵擋了今年全部的冰雹災害,守護了蘋果的豐産豐收。
“我現在已經能熟練操作防雹空氣炮,10分鐘內能完成一套操作,也會基本的維修,小故障能自己排除。”郭民民&&,他所操作的防雹空氣炮防護範圍可達周邊1500畝果園,基本能覆蓋整個村莊。
在風險高發的5月-9月,郭民民等炮手幾乎不出遠門,時刻關注着氣象預警情況,準備操作防雹空氣炮。“我們有一個微信群,群裏有我們這些‘炮手’和中華財險的工作人員,一有災害預警,除了App推送,中華財險的工作人員也會立刻提醒和指導我們及時開展作業。”
為了確保蘋果生長期的冰雹災害預警和防雹空氣炮作業無一疏漏、防災減災過程管控嚴密到位,中華財險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安排延安中支黨支部在安塞區大佛寺村示範果園內設立黨建&&點、“責任公示牌” 掛牌亮責,更在六縣區炮點創新設立“防雹減災黨員流動崗”,確保黨員骨幹24小時與所在支公司、防雹空氣炮手的緊密聯動,將氣象預警、風險減量與防雹作業的三方責任精確量化、壓緊壓實。
“通過‘黨建+’模式,我們為示範果園設定的三個目標,今年已全部實現。”中華財險延安中心支公司總經理&&,“一是通過科技風險減量,助力示範果園2025年蘋果産值超150萬元;二是助力示範果園全年帶動靈活就業崗位100人次以上;三是助力示範果園2025年度蘋果産業關聯業務産值超160萬元。”
築牢減災體系 暢通産銷鏈條:延安蘋果的産業革新之路
經過3年多努力,中華財險前後投入750余萬元用於技術研發與購置設備,用於延安蘋果防霜凍防冰雹風險減量工作,實現多方共贏。
正如從“單一賠付”到“風險減量”“金融為民”需要更高站位、更遠眼光。據介紹,中華財險正在圍繞蘋果産業鏈推動更為長遠、可持續的服務,角色從災後的“成本中心”,以成功演變為産前産中産後的“價值中心”。
一方面,突破風險減量項目現有的難點。據了解,蘋果風險減量工作仍在持續研發和探索過程中,需要長期收集、大範圍試點及較高精度的數據積累來強化建模工作。目前,中華財險正在積極引入專業風險減量人才和更多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將當前的延安蘋果減災技術的成熟經驗向行業以及其他較高經濟價值的險種推廣,以一個國企的擔當助力陜西全省蘋果産業乃至整個農業産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與此同時,中華財險的視野已超越單純的災害防禦,投向蘋果産業的全鏈條。作為橋梁紐帶,他們通過北京市豐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協調北京新發地農副産品批發市場中心與延安市果業中心建立直接&&,組織供需雙方考察交流,重點了解延安蘋果産業發展總體情況、質量安全管控體系以及農産品安全溯源和農業保險應用等情況,實地考察中華財險“天空地一體化”等新技術在農業保險上應用情況,現場摸索食品安全溯源技術在蘋果産地的應用場景,研究從種植到流通全流程數據鏈上的可行性。
由此,一條“産地直供+品質溯源+保險增信”的合作模式被成功構建,不僅打通了延安優質蘋果直供北京的通道,更實現了果農增收、産業增效與首都“菜籃子”安全穩固的多贏格局。
“10月,正是採摘季。”郭民民滿懷期待,他説,今年的蘋果質量好、品相好,也沒有受到霜凍雹災侵害,市場行情估計能賣到3.5元/斤-4.2元/斤,收入可比往年大幅增長,“果樹一年比一年好,我的目標是衝擊一百萬元。”
這份來之不易的豐收,不僅寫在郭民民的笑臉上,更鐫刻在延安的黃土高原上。從2016年投入200萬元創業,到經歷冰雹災害瀕臨放棄,再到如今重拾信心、展望百萬元收入目標,郭民民的創業歷程,正是延安蘋果産業轉型升級的生動縮影。
在延安,越來越多的“郭民民”正在告別“靠天吃飯”。隨着中華財險“天空地一體化”監測網絡持續完善、智能減災裝備廣泛覆蓋、直通北京的銷售渠道不斷拓展,一條集科技防災、智慧種植、品牌營銷、保險護航於一體的現代化産業發展路徑愈發清晰。一系列風險減量與産業促進的措施,正將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對未來的無限期待,穩穩地交到郭民民和萬千延安果農的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