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的廣袤大地上,孕育着一片片生機勃勃的菌菇種植基地。這裡,是大自然的饋贈之地,更是勤勞者耕耘希望的熱土。
天祝縣位於河西走廊東端,地處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和內蒙古高原的交匯地帶,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這裡氣候獨特,地貌多樣,為菌菇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王大姐,一個土生土長的天祝縣人,有着黝黑的皮膚和憨厚的笑容,正是這片熱土上的一位傑出代表。她憑藉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菌菇種植領域闖出了一片天。
2018年,她還是一個建檔立卡貧困戶,當地政府鼓勵村民租賃大棚種植菌菇,讓她看到了機會。剛開始她租了幾個大棚試種,憑着吃苦耐勞,獲得不錯的收益。小小的菌菇如同一把把白色的小傘,在她精心搭建的菇棚裏冒了出來。她的菌菇品質優良,深受市場歡迎。王大姐看著這些菌菇,也看到了生活的新希望。
然而,隨着菌菇種植規模的逐漸擴大,購買菌棒、設備維護以及擴大菇棚都需要錢,資金短缺的問題像一片陰雲,籠罩在王大姐的心頭。她四處奔走,試圖從親朋好友那裏籌集資金,但周圍人的幫助無法滿足需求。看著菌菇種植事業因為資金問題而停滯不前,王大姐心急如焚,卻又感到十分無助。 正當王大姐一籌莫展之際,交通銀行甘肅省分行伸出援助之手,當地交通銀行的工作人員在村莊走訪時得知她的情況,給王大姐帶來了一個好消息,交通銀行針對菌菇種植戶專門開發了“菌菇貸”産品。
原來,交通銀行自2002年起定點幫扶甘肅省天祝縣,從此和天祝縣結緣,交通銀行一直將服務好鄉村振興、做好定點幫扶作為履行政治責任的“一號工程”。立足天祝縣的資源稟賦,深入調研當地菌菇産業的發展潛力,挨家挨戶走訪,調研農戶們“融資難、融資貴”的難點和痛點。針對菌菇種植群體客戶精準畫像,推出特色金融産品“菌菇貸”,幫助像王大姐這樣有需求的種植戶。
“菌菇貸”依託數字化手段,通過模塊化定制,迎合當地特色業務場景,實現業務流程全線上,農戶通過手機即可操作,足不出戶便可申請貸款。在技術上依託大數據建立信用評價模型,産品在數據獲取上依託當地村、鎮種植信息和菌棒生産企業合作信息,雙管齊下。在服務方面,交通銀行成立專班人馬,優先保障業務開展,最快可實現業務當天申請當天放款。專班人馬常年奔波在涼州區和天祝縣的鄉鎮間,也被菌菇種植戶譽為“大棚裏的客戶經理”。“菌菇貸”純信用貸款模式、最長授信期限三年、隨借隨還等産品優勢更與農戶生産周期精準匹配,較好解決了農戶貸款“短、急、頻、快”的需求,推動金融服務下沉到農村的最後一公里,助力鄉村振興。截至2024年10月末,“菌菇貸”産品授信客戶50余戶,授信總額963萬元,帶動就業百餘人。
交通銀行工作人員熱情詳細地向王大姐介紹了“菌菇貸”的申請流程和優惠政策,指導王大姐操作,王大姐的貸款申請很快就通過了審批。“到賬了,到賬了,竟然這麼簡單,這可真棒了我的大忙。”看著手機屏幕上提款成功的消息,王大姐激動地説。
這筆資金如同甘霖般滋潤了王大姐的菌菇種植基地,讓她得以繼續擴大規模,提升品質。明年開過春來,又將是收穫的季節,這些品質優良的新鮮菌菇將帶着她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走向了更遠的地方。
交通銀行對王大姐的支持不僅體現在資金上,更體現在對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踐行上。王大姐的菌菇種植事業蒸蒸日上,她不僅自己發家致富,還帶動了周邊村民一起增收致富。在她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菌菇種植的行列,共同分享菌菇種植帶來的紅利。
王大姐的故事是天祝縣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在交通銀行的助力下,越來越多的像王大姐這樣的創業者得以在天祝這片熱土上揮灑汗水、收穫希望。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