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美國兩架海軍軍機26日分別墜毀在南海,無人員傷亡。接受《環球時報》採訪的軍事專家&&,美航母一天內接連發生兩起墜機事件十分反常,但並非毫無徵兆。美軍頻繁在南海挑釁生事,艦機人員長期處於高度緊張狀態,容易導致操作失誤,進而引發事故。他們認為,此類事件的增多可能會加速“尼米茲”號航母的退役進程。

MH-60R“海鷹”直升機(資料圖)
據法新社報道,第一起墜機事件涉及一架MH-60R“海鷹”直升機。根據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的聲明,這架直升機在“尼米茲”號航空母艦進行例行操作時墜入南海。聲明稱,直升機上的三名機組人員被搜救隊救起。半小時後,一架波音F/A-18F“超級大黃蜂”戰鬥機在“尼米茲”號航空母艦執行例行任務時也墜毀在南海。機上兩名機組人員成功彈射逃生,被安全救起。據美國海軍稱,“所有相關人員均安全且情況穩定。兩起事故原因正在調查中。”

F/A-18F“超級大黃蜂”戰鬥機(資料圖)
軍事專家張軍社27日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美國在南海一天內先後墜毀一架艦載戰鬥機和一架直升機,這一事件並非偶然。美軍長期在南海、亞太及全球範圍內維持高強度戰備狀態,不斷進行軍事部署,以維持其霸權地位和“國際警察”角色。長期高壓運作使美軍兵力緊張、人員疲憊,事故發生的風險自然隨之上升。他認為,此次事故很可能與操作疏忽或過度疲勞等因素有關。
軍事專家宋忠平27日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也持相似觀點。他指出,美軍長期以所謂“航行自由”為藉口,在南海頻繁炫耀武力,意在彰顯其軍事存在。表面上看,美國作為“軍事霸主”仍在維持強勢姿態,但實際上,即便擁有11艘航空母艦,面對如此繁重的任務,美軍也已力不從心。宋忠平分析稱,美軍航母肩負全球部署和多重任務,長期在中東及其他地區高強度執行作戰和訓練,加之部分官兵存在懈怠、厭戰情緒,導致安全風險上升。“因此,同一天發生兩起墜機事故雖令人震驚,但並不令人意外。”
張軍社指出,美國一天內發生兩起墜機事故的另一重要原因,是美方高層長期向軍隊灌輸所謂“與中國激烈競爭”的意識,甚至有人鼓吹“與中國開戰”。在此背景下,美軍航母頻繁赴南海炫耀武力,相關指揮官也多次公開宣稱要“向中國展示實力”。“這種持續的對抗心理無形中加劇了美軍官兵的緊張情緒。加之美軍在南海頻繁開展針對中國的實戰性很強的演練,美軍人員做賊心虛,怕遭到中方反制,精神高度緊張時極易出現操作失誤,從而導致事故發生。”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早些時候,美國海軍“杜魯門”號航母的兩架戰機在中東執行任務時墜入紅海。張軍社認為,當時美軍面臨胡塞武裝的打擊,胡塞武裝多次發射導彈逼近美國海軍在紅海的軍艦,美軍處於高度緊張狀態,操作失誤在預料之中。他介紹稱,“高度緊張時,一些必要程序可能被遺漏,在做起飛降落或海上戰術動作等正常操作時容易發生失誤,進而造成事故。”
張軍社同時認為,美軍同日在南海發生兩起飛行事故,也可能與近期美國政府停擺、無法發放軍費有關。美軍士氣低落,無心專注於戰備任務。“公開報道顯示,很多美軍及其家屬到銀行貸款,或到街頭救濟站領取救濟食物。這對美國士兵的心理狀態造成很大衝擊,號稱世界上最強大的美國竟發不出軍餉,使美國官兵氣憤且士氣低落,在這種情況下也容易發生事故。”這位軍事專家&&。
宋忠平認為,美軍一天內兩架戰機墜毀與“尼米茲”號航空母艦自身的戰鬥力和保障力大幅下降也有關係。據介紹,“尼米茲”號核動力航空母艦是美軍第二艘也是全球第二艘核動力航母,是美軍10艘“尼米茲”級航母的首艦“尼米茲”號。按照計劃,這艘已達到設計年限50年的航母,即將退休。
“雖然從外表看,該航母打擊群依然威懾力十足,但按照美軍的規劃該艦即將迎來退役。這一安排反映出該艦整體技術狀況不佳,其所搭載的裝備也存在多種問題。”宋忠平説。
他進一步分析&&,這兩起事故的發生將進一步加速“尼米茲”號航空母艦退役的節奏。由於美國軍方不打算對這艘航母進行升級改造,而是直接讓它退役,以便為福特級航空母艦騰出位置。“因此美軍可能會盡快展開協商,甚至提前安排‘尼米茲’號航空母艦退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