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記者走進西藏軍區拉則拉哨所,聆聽一個關於守護的故事-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27 14:22:14
來源:解放軍報

跟隨記者走進西藏軍區拉則拉哨所,聆聽一個關於守護的故事

字體:

  這是一條用生命開闢的路,也是一場跨越時空的守護接力。

  那一年,31歲的西藏山南軍分區某邊防團汽車隊隊長胡永飛,在生死瞬間將戰友推開,自己則長眠於雪域高原。他守護的不僅是戰友的生命,更是軍人對使命的錚錚誓言。

  在4000公里外的揚州,胡永飛的妻子周忠燕,用善意的謊言,為兒子築起愛的城堡,守護着孩子對父親最美好的想象。這份“報喜不報憂”的深情,何嘗不是另一種動人的守護?

  被救的戰士劉波,選擇用整個軍旅生涯,來延續這場守護。18年如一日,他緊握方向盤,行駛在隊長曾經走過的路上,將感激之情昇華為對祖國的忠誠。為了守護,他完成對青春價值的自我詮釋。

海拔4000多米的曲卓木完全小學,周忠燕捐贈的“胡永飛愛心書屋”。

  更令人動容的是,這場守護從未停止接力。周忠燕走出個人悲慟,在雪域高原建起一座座“胡永飛愛心書屋”,將丈夫對祖國的愛,轉化為對下一代成長的呵護;劉波帶着妻兒重訪隊長犧牲地,讓守護精神在下一代心中生根發芽。小軍娃放在哈達下的那顆糖,正是這場接力最純粹、最溫暖的注腳。

  守護,是生命之間的相互照亮。胡永飛守護戰友,周忠燕守護愛與記憶,劉波守護使命與傳承,孩子們守護對英雄的敬意……不同形式的守護,最終匯聚成磅礡的精神力量,跨越山河,穿越時光。

  今天,讓我們走進西藏軍區拉則拉哨所,聆聽一個關於守護的故事,感悟軍人的堅守、軍嫂的奉獻、精神的傳承。

  ——編 者

  清晨,海拔4000多米的曲卓木完全小學靜默在喜馬拉雅山脈的懷抱中。當第一縷陽光刺破雲層,點亮“胡永飛愛心書屋”的窗欞,幾名藏族學生已端坐其中,他們翻動書頁的身影,與窗外終年不化的雪山相映成畫。

  書屋的援建者,是被評為首屆“江蘇最美軍嫂”的周忠燕。對她而言,這間書屋早已超越其物理意義——長眠於雪域的丈夫胡永飛守護着祖國的疆土,她則守護孩子們通往山外世界的精神之路。

  不遠處的邊防線上,西藏山南軍分區某部一級上士劉波,正駕駛軍車穿梭於險峻的盤山公路。18年了,他守護着這片胡永飛生前守衛並為之獻身的地方。

  一個用生命托舉,一個用余生踐行,一個用堅守致敬。來自胡永飛、周忠燕、劉波的“守護”,在雪域高原上交匯,譜寫成一首磅礡而深情的歌。

  “謊言”與童話:綿延10載的無聲守護

  2009年6月,一個噩耗從雪域高原傳來,擊碎了揚州一個普通軍人家庭的寧靜。西藏山南軍分區某邊防團汽車隊隊長胡永飛,在為拉則拉哨所運送物資途中,突遇路基塌方。車輛墜向30多米深的懸崖,胡永飛被甩出車外,一塊巨石正滾向戰友劉波。

  時間凝固。31歲的胡永飛,用盡最後的力氣,縱身一推。

  巨石砸下的悶響,回蕩在空曠的山谷。蒼涼的高原之上,胡永飛的生命在這一刻被定格。巨石與汽車擦肩而過,車裏的劉波得救了。

  消息傳回揚州的家,周忠燕正抱着16個月大的兒子胡博文,哼着搖籃曲。抬頭間,目光撞上墻上那抹家中最鮮亮的色彩——夫妻倆的結婚照。

  照片裏的胡永飛,穿着嶄新軍裝,眼神裏有高原風霜磨礪出的堅毅,也有對愛人的溫柔。

  11年軍旅,4年相戀,相聚的日子不過數百天。從此,天人永隔。

  悲痛如山洪爆發,但周忠燕必須在兒子面前築起堤壩。“爸爸去了哪?”面對兒子的發問,她總是漾起溫暖的笑容:“爸爸在西藏當兵呢,那裏好遠好遠,他要守着祖國的哨所,特別忙。等博文長大些,爸爸就回來了。”

  一個善意的“謊言”,為年幼的兒子構築起一個關於父親的“童話城堡”。這份守護的代價,是周忠燕獨自咽下的苦楚。深夜,她撫摸着丈夫的照片流淚;白天,她用柔弱的肩膀扛起家庭的重擔,既當媽又當爹。她的“報喜不報憂”,是她能給兒子最深沉的愛。

  10年,一個孩童成長為少年。周忠燕覺得,是時候了。

  她不能讓孩子永遠活在謊言裏,丈夫的英雄事跡,應該成為兒子成長的精神圖騰,而非一個被掩蓋的缺憾。

周忠燕和胡博文探訪哨所,與官兵一起攀登雪山。

  尋蹤與敬禮:懸崖邊完成的成人禮

  2019年,周忠燕帶着胡博文,踏上前往西藏的追尋之旅。駕駛員正是當年被胡永飛救下的戰士劉波。車行至那條險路,在那個奪走丈夫生命的懸崖邊,周忠燕積攢了10年的悲慟幾近決堤。

  “10年前,他在西藏執行任務過程中……”話音未落,周忠燕便被洶湧的淚水淹沒。

  劉波接上嫂子哽咽的話語,向已長成少年的胡博文,説出了那個塵封的真相。少年哭了,緊緊抱住媽媽:“我在這裡,看到了爸爸的樣子……”

  風,依舊如10年前那般呼嘯,掠過懸崖邊的松樹,發出嗚咽。胡博文一步步走向崖邊,俯視着腳下的深崖,亂石依舊林立。他猛地挺直單薄的脊背,右臂抬起,五指並攏,朝着山谷,敬上一個不太標準的軍禮。

  “爸爸是英雄,是榜樣,我向您敬禮!”胡博文的聲音不大,卻像一顆釘子,鉚在雪域高原上。

  他們此行的目的地,是胡永飛當年用生命保障物資運輸的拉則拉哨所。車行至公路盡頭,是一個垂直落差數百米的絕壁。通往雲端哨所,他們還需攀登一條被一茬茬邊防官兵用“鐵腳板”硬生生“踩”出來的山路,狹窄之處僅容一腳踩踏。

  2個多小時的艱難攀爬,胡博文的臉頰因缺氧漲得通紅。劉波告訴他:“這麼陡的山路,咱們爬一次就累得喘不上氣,哨所官兵每週都要往返數趟……”

  劉波還鼓勵小博文:“加油!你能堅持下來,很有毅力!這條路,是你爸爸走過的路。當年他曾幫助我們,一起背着建哨的材料攀登。頂着冰雹,雪沒過膝蓋,他也咬着牙往上爬。”

  抵達孤懸天際的拉則拉哨所。周忠燕積攢了10年的思念,在這一刻徹底釋放。她朝着綿延千里的雪山、朝着丈夫用生命守護的這片凍土,用盡全身力氣哭喊:“永飛!你能看見嗎?哨所已經建成,咱的娃長大了!”

  哭聲被大風裹挾,化作群山間久久不息的回聲。

  “嫂子,對不起,是隊長把生的機會給了我……”劉波在一旁哽咽道。

  周忠燕淚眼婆娑,卻堅定地搖頭:“不,永飛的選擇是對的。他守護了你。如今,你和戰友們一起守着哨所和邊防線。你們都是好樣的!”

  堅守與傳承:“我要替他守下去”

  隊長的犧牲,改寫了劉波的命運。傷癒之後,劉波回到這個與胡永飛共同戰鬥過的汽車隊。一切都還是老樣子,只是,他再也看不到隊長的身影。

  “守在高原太苦了,你身體還沒有徹底恢復……”戰友們擔心劉波的身體,勸他早點退伍。但劉波的回答斬釘截鐵:“隊長犧牲在這裡,我這條命是他給的,有什麼理由離開?我要替他守下去!”

  劉波把對胡永飛的懷念與感恩,化作了日復一日的堅守。方向盤一握就是18年,他如今成了汽車隊的“活地圖”。海拔5000多米的風雪埡口,峽谷山路的濕滑泥濘,“魔鬼”彎道的險峻,他都了然於胸。每次出任務,他都像隊長當年要求的那樣,仔細檢查車輛情況。

官兵在山路上背運物資。

  一次,劉波帶隊運送冬囤物資,在翻越一個山口時遭遇暴風雪。能見度驟降,積雪深厚。劉波通過對講機,沉着指揮:“所有車輛,保持車距,挂低速四驅,跟着我的車轍走。”憑藉肌肉記憶般對路線的熟悉,他帶領車隊一點點“挪”出危險區域。

  抵達哨所時,戰士歡呼着圍上來,他覺得,一切堅守都值得。

  劉波成了車隊教練班長。他手把手教技術,也把隊長犧牲的故事,講給每一茬新兵聽。“我們手裏握着的,不只是方向盤。”劉波指着腳下的土地説,“還有戰友的生命。咱們刻苦訓練,認真執行任務,才能對得起前輩的堅守與犧牲。”

  老兵是連隊的“定心丸”。如今,在劉波等一茬茬老兵的傳承之下,胡隊長書寫的堅守精神,像種子一樣,播撒在一代代邊防軍人的心田,也成為連隊的魂。

  接力與新生:書屋、哈達與未完的旅程

  守護的接力,並未止步於高原。2024年5月,胡永飛的母校江蘇省高郵天山小學,以及4000公里外的西藏錯那市肖小學,同時建成“胡永飛愛心書屋”。

  周忠燕攜手揚州一個愛心團隊,捐贈了3000余本圖書。2座書屋同日揭牌,像一根長線,牽起了邊防軍人胡永飛人生的起點與終點。

  此外,周忠燕和愛心團隊還在錯那市曲卓木完全小學、覺拉完全小學等學校建成4座書屋。這些書屋,不僅是書籍的安放之所,更是一種精神的寄託。它延續了胡永飛對祖國的愛、對高原的堅守,也承載了周忠燕對丈夫的思念。

  這場跨越千里的精神連線,始於周忠燕與胡永飛戰友的合作。胡永飛當年的一位戰友苗濤濤退役後,在山南錯那市政府工作。聽説周忠燕帶着孩子上高原的消息後,苗濤濤輾轉&&上她。

  還有一次,周忠燕得知錯那市有些困難家庭孩子缺少冬衣,便發起了“格桑花計劃”。這些年,周忠燕四處奔走,將自己省吃儉用攢下的部分積蓄投入其中。她捐資助學的善舉感動了許多人,愛心如涓流匯聚。在周忠燕協調下,愛心團隊通過贈送文具、發放助學金等方式幫助了幾十名錯那市的困難學生。

  而在雪線之上,劉波的守護也有了新的延續。他組建了家庭,常常給自己的孩子講胡永飛隊長的故事。

  2015年,在胡永飛犧牲多年之後,劉波帶着妻兒,前往那個在他夢中反復出現的懸崖。3歲的兒子劉欣宏懵懂地問:“爸爸,你在跟誰説話?”

  “爸爸在跟一個英雄説話。”

  “英雄是什麼?”

  “英雄就是……為了保護別人,不怕危險的人。”

  妻子賴歡輕聲補充:“如果沒有胡叔叔,就沒有爸爸,也就沒有你了。”

  孩子似懂非懂,也學着父親的樣子,對着前方的懸崖深深鞠躬。下山路上,兒子突然説:“爸爸,我長大了也要當英雄。”

劉波與女兒在哨所駐地合影。

  2019年,劉波有了一對雙胞胎女兒劉彥彤和劉彥廷。2023年,他再次帶着全家走上高原。邊防路況改善,路段加裝護欄。在胡永飛犧牲的地方,護欄上係滿了新舊不一的哈達——這些年來,連隊官兵每次路過,都會自發地繫上一條哈達,這已成為一種習慣。

拉則拉哨所官兵在胡永飛犧牲的路段擺上鮮花,向英雄敬禮。

  劉波讓家人也前去繫上哈達。孩子們問道:“叔叔在哪?”賴歡紅着眼圈,摸了摸孩子的頭:“叔叔變成了風,變成了雲,變成了雪山,一直在守護着我們呢。”

  小女兒劉彥彤突然從口袋掏出一塊糖,小心翼翼地放在哈達下:“給叔叔吃。”這個舉動,為這肅穆的儀式更添了一份別樣的溫情。

  如今,拉則拉哨所已修建保暖營房和環山公路,官兵上哨再也不用手腳並用。路通那天,劉波第一時間將喜訊告訴周忠燕。

  胡永飛用生命守護了戰友,周忠燕用堅韌守護着家庭與丈夫的精神,劉波用忠誠守護着戰友用生命捍衛的邊關與使命。

劉波眺望遠方。

  守護,形式各異,卻內核相通。如同一場沒有終點的接力,在雪域高原上,在一茬茬官兵心中,在軍嫂和軍娃心中,深深扎根,靜默生長,綿綿不絕。

  (本文圖片由官兵提供)

    【糾錯】 【責任編輯:李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