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閱兵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作戰局少將副局長吳澤棵,中國人民解放軍中部戰區閱兵指揮機構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政治工作部少將副主任徐貴忠,詳細介紹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閱兵有關安排。
閱兵主題鮮明、意蘊深遠
吳澤棵詳細解讀了此次閱兵的內涵意蘊:一是宣示軍隊聽黨指揮的堅定信念。這次閱兵是軍隊政治建軍新成效、政治整訓新成果的一次集中體現,部隊始終保持堅定的政治自覺、飽滿的革命熱情、昂揚的精神風貌,時刻準備接受黨中央、習主席的檢閱,始終忠誠核心、擁戴核心、維護核心、捍衛核心,做黨和人民可以完全信賴的英雄軍隊。二是凸顯紀念抗戰勝利的鮮明主題。戰爭是一面鏡子,能夠讓人們更好地認識和平的珍貴。我們紀念勝利是為了捍衛和平。這次閱兵,抽組抗戰英雄部隊、高擎抗戰功勳榮譽旗幟,展示新時代國防和軍隊建設成就,是為了向世界宣示中國人民銘記歷史、珍愛和平,堅決捍衛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成果。三是展示軍兵種結構的嶄新布局。習主席親自決策調整組建軍事航天部隊、網絡空間部隊、信息支援部隊、聯勤保障部隊,標誌着我軍構建起“4支軍種+4支兵種”的新型軍兵種結構布局。今年“八一”前夕,習主席簽署命令,發布4支兵種軍旗旗面樣式,標誌着我軍構建起以八一軍旗為主體、軍兵種軍旗為補充的新時代人民軍隊軍旗體系。這次閱兵,在黨旗、國旗、軍旗引領下,受閱方隊將擎軍旗和武警部隊旗集中亮相,這是我軍力量結構新布局在閱兵中的首次集中展示。四是體現能打勝仗的實力底氣。這次參閱的武器裝備,都是從國産現役主戰裝備中遴選,首次亮相的新型裝備佔比很大,地面和空中裝備都是體系編成、混合編組,部分陸海空基戰略重器、高超精打、無人和反無人裝備,也是第一次對外展示,充分彰顯我軍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以及維護世界和平的強大能力。
吳澤棵介紹,這次閱兵的主題是紀念抗戰偉大勝利、弘揚抗戰偉大精神。為了突出這個主題,更好地體現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此次閱兵的設計上作了一些創新:一是在抗戰元素呈現上,注重把1945年抗戰勝利、80周年紀念、14年抗戰歷程等,與抗戰勝利緊密相關的年代符號,融入到閱兵規模、裝備數量、隊形編排等設計中,豐富閱兵內涵意蘊,凸顯抗戰紀念屬性。二是在紀念氛圍烘托上,把奏唱抗戰曲目融入到紀念大會的暖場環節,由聯合軍樂團和合唱團現場奏唱《松花江上》《在太行山上》《保衛黃河》等反映抗戰時期的經典曲目。這些紅色旋律,讓我們再次感受“母親教兒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場”的感人場面,感受“萬山叢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紗帳裏遊擊健兒逞英豪”的壯麗場景,穿越烽火硝煙的抗戰歲月,感悟興亡有責的愛國情懷。三是在歷史意義呈現上,通過多種形式彰顯“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這一經受血與火考驗、顛撲不破的偉大真理,進一步昭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是正義戰勝邪惡、光明戰勝黑暗、進步戰勝反動的偉大勝利。
據了解,這次閱兵展示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功勳榮譽旗幟,主要考慮:一是彰顯抗戰偉大歷程。這些戰旗,都是從八路軍、新四軍、東北抗聯、華南遊擊隊等授稱(命名)單位中遴選,是我軍在抗日戰爭時期艱苦卓絕戰鬥的縮影,承載着我軍抗擊日寇、抵禦侵略的苦難輝煌。二是致敬民族偉大英雄。每一面戰旗都承載着抗日英雄的犧牲奉獻,都鐫刻着保家衛國的光輝事跡。戰旗方隊通過天安門接受檢閱,與人民英雄紀念碑交相呼應,將是一段英雄與功勳同在、歷史與現實交融的感人場景,表達我們對革命先烈的深切緬懷,對功勳榮譽的始終銘記。三是賡續傳承偉大精神。戰旗的擎旗手,都來自相應的功勳榮譽部隊,體現抗戰精神的薪火相傳,體現優良傳統的賡續弘揚,必將激勵全軍官兵傳承紅色基因,在強軍興軍征程中砥礪奮進、再立新功。
突出展示我軍軍事力量結構更趨完善、新域新質力量比重上升、武裝力量體系更為完備
吳澤棵&&,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領導開展新中國成立以來最為廣泛、最為深刻的國防和軍隊改革,人民軍隊體制一新、結構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在中國特色強軍之路上邁出堅定步伐。去年,我軍調整組建信息支援部隊,相應調整軍事航天部隊、網絡空間部隊領導管理關係。改革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體形成中央軍委領導指揮下的新型軍兵種結構布局,包括: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4支軍種,軍事航天部隊、網絡空間部隊、信息支援部隊、聯勤保障部隊4支兵種,在完善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據了解,這次閱兵在編排設計上突出展示3個方面:一是軍事力量結構更趨完善。今年“八一”前夕我軍剛剛發布了新的兵種軍旗,軍旗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戰鬥旗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標誌,軍旗體系的完善標誌着軍事力量體系的完善,這次安排受閱方隊擎各自軍旗和武警部隊旗,就是我軍軍事力量的全方位展示。二是新域新質力量比重上升。除了徒步方隊的4支戰略兵種本身就代表新域新質力量外,在裝備方隊中,還專門安排了無人、水下、網電等新型作戰力量群。三是武裝力量體系更為完備。不僅有解放軍現役力量,還有武警、預備役、民兵等武裝力量,構成了具有我軍特色的“三結合”武裝力量體系。
徐貴忠介紹,兵民是勝利之本,民兵與黨領導的武裝鬥爭相伴而生。抗日戰爭中,民兵規模達到260萬人以上,廣大民兵參戰支前、英勇作戰,殲敵10.6萬餘人,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新時代民兵轉型重塑,邁向高質量發展,更好地發揮了平時服務、急時應急、戰時應戰的使命作用。這次閱兵,從15個省份抽組民兵參閱,覆蓋抗戰時期黨領導的主要抗日根據地,她們有的來自鐵道遊擊隊、平原遊擊隊等戰功赫赫、威名遠揚的優良傳統民兵隊伍,有的來自創造了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等獨特戰法發源地的典型民兵組織,有的來自新中國成立後作出新貢獻、發揮新作用的先進民兵群體,既體現民兵在抗戰中的歷史貢獻,也反映新時代民兵建設的新風采和國防後備力量建設的新成就。在受閱着裝上,此次民兵方隊與以往的閱兵相比也有很大創新,將充分展現新時代中國民兵的嶄新形象。
吳澤棵説,這次受閱的維和部隊方隊,遂行過國際維和任務,具有東北抗聯血脈,涵蓋工程兵、步兵等兵種專業。這樣安排,既突出對抗戰勝利的隆重紀念,又展現我履行國際義務、維護世界和平的大國擔當。中國始終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中國軍隊始終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中國藍盔”將繼續以熱血澆築和平盾牌,積極履行大國軍隊責任,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征程中續寫壯麗篇章。
受閱武器裝備充分體現我軍適應科技發展和戰爭形態演變、打贏未來戰爭的強大能力
吳澤棵&&,這次閱兵,所有受閱武器裝備都是國産現役主戰裝備,是繼2019年國慶大閱兵後我軍新一代武器裝備的集中亮相。主要有以下特點:一是以新型四代裝備為主體,比如新型坦克、艦載機、殲擊機等,按作戰模塊進行編組,展示我軍體系作戰能力;二是遴選陸上、海上、空中系列無人智能和反無人裝備,以及網電作戰等新型力量受閱,比如新型無人機、定向能武器、電子干擾系統等,展示我軍新域新質戰力;三是集中亮相一批高超聲速、防空反導、戰略導彈等先進裝備,展示我軍強大的戰略威懾實力。這次受閱的武器裝備信息化、智能化程度都比較高,充分體現我軍適應科技發展和戰爭形態演變、打贏未來戰爭的強大能力。
徐貴忠&&,黨的十八大以來,我軍的武器裝備建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新的武器裝備要管理好、保障好,必須適應新的變化,採取新的手段,使用新的方法。這次閱兵,裝備型號多、技術體制新,大多是混合編組,裝備管理和保障的難度還是比較大的。我們在這方面結合實際採取了一些措施:一是在保障力量上,按照實戰要求抽組不同領域的專家和技術骨幹,構建了扁平高效的保障力量體系,實現聯合保障向戰術層面的延伸。二是在保障模式上,依託既有的裝備技術規範和標準作業流程,建立單裝責任包乾機制,落實讀卡式、清單式維護保養,實現裝備管理保障的工程化和標準化。三是在保障手段上,依託智能化裝備管理信息系統,動態採集信息、分析數據、生成態勢,全流程實施裝備健康監測,針對性展開預防性維修,裝備保障效率和可靠性都有了顯著提升。
突出實戰標準、緊盯聯合要求
徐貴忠介紹,從難從嚴從實戰出發,是我軍的訓練傳統。這次閱兵,突出實戰標準、緊盯聯合要求,通過閱兵訓練助推聯合作戰能力的生成提高。
一是強化聯合意識。這次閱兵,聯合的特點非常鮮明,一個群隊多型裝備、一個梯隊多個機種,是按照作戰編成的跨軍兵種有機聚合,是現代戰爭多維力量的綜合運用。我們組織不同軍兵種部隊交流互鑒,在同場訓練、整體合練中強化聯合理念、培育聯合文化。
二是提升聯合素養。閱兵作為跨軍兵種、跨軍地聯合軍事行動,我們在組織實施中,始終按照聯合要求,精確籌劃控制每一次方隊梯隊的分練和全要素全流程合練,科學配置兵力、精準調控行動、周密組織協同,實現各領域各要素的深度耦合、渾然一體。閱兵訓練把各方向、各領域軍兵種力量結合在一起,統一指揮、統一訓練、統一管理、統一保障,通過米秒級的行動強化部隊的指揮運行、信息融合與戰術協同,強化號令意識、協同紀律和作風養成,進一步夯實部隊的聯合素養。
徐貴忠&&,這次閱兵,參閱人員裝備很多,能夠在短時間內訓出高標準和好的狀態,主要得益於這幾方面:第一,受閱部隊整體素質非常過硬,這是確保訓練效果的重要前提。第二,閱兵訓練本身就是部隊日常訓練的重要內容,各參閱單位都有訓練基礎。我們把部隊集中起來,主要是進行規範化、精細化訓練,進一步錘煉戰鬥作風,通過短時間的集中強訓,就能夠達到訓練效果。第三,我們有比較成熟的閱兵訓練經驗,有科學規範的閱兵訓練方法,包括一整套組訓的標準、流程和模式,同時還注重運用信息化智能化技術手段,有力支撐了訓練質量效益的提升。第四,持續激發訓練熱情,廣泛開展群眾性練兵比武活動,在訓練一線開展豐富多彩的宣傳鼓動,豐富官兵的文化生活,大家既比訓練、比技能,更比幹勁、比作風,比學趕幫超的氛圍很濃,大家的練兵熱情非常足。
(解放軍報北京8月20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