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刊丨從抗戰烽火走來 向建軍百年奮進-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18 09:07:20
來源:解放軍報

特刊丨從抗戰烽火走來 向建軍百年奮進

字體:

  偉大的民族,總能在絕境中重生;偉大的精神,總是在危難中彰顯。

  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時刻,中國共産黨高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偉大旗幟,“四萬萬人齊蹈厲,同心同德一戎衣”,經過14年浴血奮戰,打敗了窮兇極惡的日本侵略者,取得抗日戰爭偉大勝利,形成了偉大抗戰精神,向世人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

  80年過去,偉大抗戰精神歷久彌新。全軍官兵始終牢記革命歷史,傳承英雄血脈,錘煉打贏本領,在習近平強軍思想指引下,正朝着如期實現建軍一百年奮鬥目標昂首邁進。

  今天,記者走進幾支從抗戰烽火中走來的英雄部隊,感受他們的精神傳承,追尋他們的強軍足跡。

圖①:第78集團軍某旅三營戰車駛過靶場。楊再新 攝 

圖②:海軍某部開展海上訓練。易明 攝 

圖③:武警第一機動總隊某支隊裝甲車一中隊組織戰術訓練。周靜 攝 

圖④:第81集團軍某旅某連官兵奮勇衝鋒。文靳峰 攝

  厚植家國情懷,錘煉打贏硬功

  漠北腹地,鐵流滾滾。隊伍前方,第78集團軍某旅“百戰百勝第三營”戰旗迎風招展。

  “80多年前,革命先輩用生命捍衛祖國疆土,生動詮釋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如果有一天戰爭真的來臨,我們能不能像革命先輩那樣,誓死捍衛祖國和人民利益?”

  “能!能!能!”面對陳教導員的發問,三營官兵們齊聲高呼。對抗訓練展開後,官兵們叫響“為戰旗添彩、為勝利而戰”口號,迎着烈日與黃沙,撲向“敵”陣地,最終成功奪取目標點位。

  走下訓練場,看著官兵們一張張剛毅的臉龐,陳教導員深情回憶起部隊戰史上的那場戰鬥。

  1942年11月,三營前身部隊官兵在蘇北佃湖奮勇殺敵,擊斃日寇第17師團聯隊長,並繳獲日軍作戰計劃和地圖,為新四軍開展反“掃蕩”鬥爭提供了重要情報。此役過後,三營被新四軍3師授予“百戰百勝第三營”榮譽稱號。

  陳教導員説,這面承載着鐵血榮光的戰旗,是全營官兵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厚植愛國情懷的寶貴資源。這些年來,無論參加重大演習還是承擔急難險重任務,他們都會帶着這面戰旗出征。每逢新戰士入營、新排長報到、新幹部任職,營裏第一件事就是組織“學戰史、唱戰歌、話戰功”活動,激勵官兵發揚先輩精神,練強打贏本領。

  新兵黃佳偉從小就夢想從軍報國,但入伍後的高強度訓練,讓他一時難以適應,甚至打起了“退堂鼓”。班長李術東沒有急於批評,而是讓他擔任戰史講解員。合德鎮戰鬥、町店戰鬥、佃湖阻擊戰……那段時間,黃佳偉沉浸在榮譽室裏學習營史,被先輩們滾燙的愛國情懷深深打動。

  漸漸地,黃佳偉找回了從軍報國的初心,在訓練中主動找班長骨幹分析自己的短板,請教提升方法。經過一段時間加練,黃佳偉身體變壯了、體能更強了,在新兵營單兵戰術課目考核中奪得第一名。站在“百戰百勝第三營”戰旗前,他向先輩們大聲報告:“我要扎根本職崗位精武強能,爭當一名百戰百勝的兵。”

  一個人的心聲,折射出一群人的追求。“自覺把個人理想融入強國強軍事業,積極投身練兵備戰,把對黨和人民的忠誠體現在擔當作為、能打勝仗上。”新時代新征程,三營官兵誓言錚錚,步伐堅定。

  傳承英雄血脈,勇於突破極限

  烈日炎炎,武警第一機動總隊某支隊裝甲車一中隊榮譽室迎來一批參觀者。該中隊的前身,是八路軍膠東軍區特務營三連。指着玻璃展櫃內棉被殘片上焦黑的彈孔,指導員王澤講起背後的故事。

  “1944年5月,馬蓮莊戰鬥打響。為炸毀日寇炮樓,三連11名排爆手前赴後繼,接連犧牲9人。僅剩的兩名戰士欒良榮、孫乾義將棉被澆上水、抹上泥,披在身上,冒着敵人的子彈,抱着炸藥向前衝去,終於爆破成功。戰鬥結束後,膠東軍區授予三連‘攻守兼備’戰旗,欒良榮和孫乾義被表彰為戰鬥英雄。”王澤告訴戰友,“革命先輩身上,展現出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

  戰士宣中傑深情凝望著戰旗。2017年年底,他從通信中隊轉崗到裝甲車一中隊。第一次參加考核,他的成績就亮了“紅燈”:裝甲車專業不及格,軍事體育成績墊底。

  一時的挫折,並沒有將宣中傑擊垮。那天,他走進榮譽室,從這面“攻守兼備”戰旗中汲取力量,內心重燃鬥志:“先輩們不畏槍林彈雨,前赴後繼衝鋒,與他們比起來,我現在遇到的這點困難根本不值得一提!”

  此後的訓練場上,宣中傑成了最專注的那個。盛夏時節,裝甲車駕駛艙熱得像蒸籠,他一待就是幾個小時,迷彩服結出鹽花、手指磨破卻毫不在意。戰友勸他歇一歇,他説:“當年欒良榮抱着炸藥包衝鋒,敵人可沒有給他喘息的機會!”3個月後,宣中傑將專業成績提升到“優秀”標準,並在年底成為中隊教練員。

  在該中隊,敢於挑戰自我、勇於突破極限的官兵還有很多。

  去年駐訓,裝甲車群穿越戈壁灘時,3輛戰車同時陷入暗溝。接到“棄車”指令,中隊長劉正一果斷命令官兵向目的地奔襲。此時的戈壁灘,氣溫超過40攝氏度,腳下的沙礫被烈日炙烤得像燃燒的炭。

  隊伍剛衝出兩公里,導調組再次下達指令:“前方發現‘化學沾染區’,立即穿戴防護裝備!”密不透風的防毒面具捂住口鼻,鏡片很快蒙上厚厚的水霧,官兵渾身濕透、呼吸困難。

  劉正一知道用什麼方式激勵戰友,他大喊一聲:“心裏默唱連歌!”“攻守兼備,再創輝煌,掉皮掉肉不掉隊,流血流汗不流淚……”在連歌的精神激勵下,大家振奮精神向前猛衝。最終,該中隊成為最快全員完成任務的單位。

  從馬蓮莊一路走來,變的是戰場,不變的是這支部隊的精神氣質——這種精神氣質,藏在彈孔纍纍的棉被裏,流淌在一代代官兵血脈中,引領他們向着勝利奮勇前進。

  發揚“三敢”精神,淬煉製勝鐵拳

  空中,無人機疾速穿越;地面,裝甲車和步兵協同推進。第81集團軍某旅一場實兵對抗訓練中,主攻分隊遭遇“藍軍”頑強防禦。危急時刻,擔負縱深攻擊任務的裝步二連官兵發揚“三敢”精神,與火力分隊密切協同發起猛攻,最終撕開防線,扭轉戰局。

  “‘敢啃硬骨頭、敢闖最前沿、敢打最惡仗’的‘三敢’精神,誕生於抗戰時期。”走下訓練場,該連指導員告訴記者,連隊前身是晉察冀軍區第40團二連,當地群眾習慣稱其為縣大隊一中隊。

  1944年,為掩護龍崇宣縣委轉移,二連與數倍於己的日偽軍在猴兒山展開殊死鏖戰。官兵們以血戰到底、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在12小時內打退敵人19次進攻,如長城一樣屹立不倒,勝利完成組織賦予的任務。戰後,晉察冀軍區授予二連榮譽戰旗,徐向前題寫了“長城中隊”4個大字。

  “人民軍隊被譽為鋼鐵長城,我們連以‘長城’命名,這是何等的榮耀!”指導員説,如今連隊“鋼”多“氣”盈,更要在新征程上把“三敢”精神發揚光大。

  前些年,連隊轉型為裝甲步兵。面對新裝備與人員融合度不高、戰鬥力生成慢等難題,連隊黨支部帶領官兵邊摸索邊訓練,按照戰鬥進程把攻防、機動、保障等多個行動“合”在一起訓;在陌生地域設置複雜特情,組織高強度跨晝夜綜合訓練,錘煉提升整體作戰能力。短短一年,連隊便補齊官兵基礎體能、現代夜戰夜訓、無人裝備使用等多個短板,為淬煉製勝鐵拳按下了“快進鍵”。

  一次,旅裏組織戰鬥射擊比武,該連班長田野主動請戰。比拼正酣時,裝甲車輸彈機突然卡彈。排除故障時,田野的左臂被劃開一道深深的口子,鮮血直流。“血戰到底,絕不退縮!”想到當年血戰猴兒山的先輩,他強忍疼痛,徒手將炮彈推入炮膛。“轟!”靶標應聲“開花”。

  先烈回眸應笑慰,擎旗自有後來人。成立“三敢”創新工作室,自主探索“有人+無人”“空中+地面”協同作戰模式;集智攻關夜訓難題,革新10余種訓練器材……如今的二連官兵,心中裝着未來戰場,目光緊盯前沿科技,高擎着“長城中隊”戰旗,以“三敢”精神為刃,向一個個新域新質戰鬥力建設高地發起衝鋒!

  聚力轉型攻堅,續寫新的榮光

  東非大地,熱浪翻涌,一場中外聯訓展開。受領火力打擊任務後,海軍某部“梁山戰鬥英雄連”連長張文博一邊緊盯回傳的數據信息,一邊調整下達口令,指揮官兵精準命中目標。

  “走出國門,就要以優異表現展示中國軍隊良好形象。”張連長介紹,如今的連隊已完成轉型升級,戰鬥力實現躍升。

  兵該怎麼帶?仗該怎麼打?精神該怎麼傳承?初到連隊任職時,張文博思考最多的,就是這3個問題。很快,他在連隊榮譽室找到了答案。

  1939年8月,前身連隊奉命在梁山地區阻擊日軍。戰前,時任連長杜營海作了思想動員,並帶頭立誓:“人在陣地在。”戰鬥打響後,全連官兵抱着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打退敵人11次瘋狂進攻,斃敵300餘人,創造了以劣勝強的經典戰例,被八路軍第115師授予“梁山戰鬥英雄連”榮譽稱號。

  這次戰鬥被寫進了連隊的“功勞簿”。打開“功勞簿”,只見上面按時間順序記載着連隊參加的戰役戰鬥、調整改編歷程,以及英雄連長杜營海、“人民楷模”朱彥夫等先輩的光榮事跡,還有“陸戰先鋒”王冬冬等先進典型的奮鬥故事。從他們身上,張文博讀懂了什麼才是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

  隨着國防和軍隊改革深入推進,連隊開始由傳統摩托化步兵向多能裝甲步兵轉型。面臨無技術、無人才的困境,連隊黨支部一班人帶領官兵打響一場場攻堅戰,白天跟訓學習裝備操作,晚上加班鑽研專業理論,僅用5個月就形成單車作戰能力,被上級評為“備戰打仗先進連”。從此,連隊在轉型路上蹄疾步穩、奮勇前進。

  2021年,連隊整建制赴陌生地域執行駐防任務。官兵們克服高溫高濕惡劣環境,緊盯海上空中敵情險情,不斷在陌生地域錘煉打贏本領,受到上級表揚。那段時間,連隊裝備保障技師許聖每天和戰友進車間、鑽車底檢修裝備,創造了裝備零故障紀錄。“為戰備訓練護航是我的職責!”被評為“保障先鋒”後,許聖看到自己的名字和事跡寫進連隊“功勞簿”,深感自豪。

  英名永志,風骨長存;征途漫漫,接續奮鬥。這一支支從抗戰烽火中走來的英雄連隊,正在偉大抗戰精神的滋養下,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在強軍興軍新征程上奮力書寫新的答卷。

  強軍目標在召喚,人民軍隊永向前!

    【糾錯】 【責任編輯:李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