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5/ 22 11:49:37
來源:解放軍報

星耀太空,“北斗母港”建功勳

字體:

    川西大涼山,滿目青翠。群山環抱間,西昌衛星發射中心2號發射塔架巍然矗立。

    劍指蒼穹,靜待出征。2023年5月17日上午10時許,發射場響起01指揮員白春波洪亮的口令,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托舉北斗系統第56顆導航衛星拔地而起,奔向太空。

    夏日星空,銀河又添新“北斗”。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首顆備份星順利入軌,進一步提升了星座穩健性和可用性。

    從2000年發射第一顆北斗導航試驗衛星起,“北斗母港”一次次出征,歷時20余載,在浩瀚宇宙搭建起一座氣勢恢宏的“太空羅盤”。

    交通運輸、農林牧漁、水文監測、氣象測報、電力調度、救災減災、公共安全……仰望星空,一顆顆北斗導航衛星閃耀天際,為全球提供一流的衛星導航服務,指引着人們追逐夢想、走向遠方。

    星耀太空,歷史銘記光輝時刻。今天,讓我們走進“北斗母港”,仰望“夜空中最亮的星”,聆聽航天人向天圖強的奮鬥故事。

    從“北斗母港”啟程出征太空

    5月17日,北斗系統第56顆導航衛星、北斗三號工程首顆備份衛星發射成功,開啟北斗工程建設的新篇章。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名副其實的國之重器。

    海灣戰爭中,GPS導航系統顯示出的強大威力,讓國人深刻認識到:沒有自己的導航衛星,無異於將高樓建造在別人的地基上。

    1994年,我國啟動北斗一號工程,展開試驗探索。同年3月,美國已完成GPS衛星星座布設;次年,俄羅斯也完成了格洛納斯導航衛星全球組網。

    回顧當年,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某發射測試站衛星保障系統總工程師郭俊超説:“建成中國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挺直中國人的腰桿,我們義不容辭。”

    衛星導航星座主要分佈在中高軌道。在我國現役火箭家族中,長征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包攬了目前我國絕大多數高軌道航天器發射任務。由此,包含長三甲、長三乙、長三丙在內的長征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成為北斗組網工程的“專屬列車”。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是發射長征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的“主場”。這裡地質結構堅實,在地面發射、跟蹤測量、通信布網等方面具有天然優勢。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還具有較低的緯度、較適宜的溫度等有利條件,是發射北斗衛星的優選之地。

    歷史的重任,落到西昌航天人肩上。作為北斗導航衛星的“母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承擔了全部北斗衛星發射任務,按計劃完成了中國三代北斗導航系統的發射組網。

    起步較晚,意味着必須爭分奪秒地追趕。為了確保北斗首飛成功,郭俊超和同事們廢寢忘食地鉚在發射場。

    2000年10月31日,長征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托舉我國首顆北斗導航試驗衛星飛向太空,北斗任務首戰告捷。50天后,“北斗專列”又托舉我國第二顆北斗導航試驗衛星順利進入地球同步軌道。

    從“北斗母港”啟程,中國航天人開始了在太空建造“中國星座”的遠征。

    氣勢磅礡的“中國星座”建造史

    “這是我參加的第42次北斗衛星發射任務。”北斗系統第56顆導航衛星發射任務現場,01指揮員白春波告訴記者,“北斗任務創造了百分之百成功的奇蹟。”

    高密度發射、滿負荷運行,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保持連戰連捷的成績,秘訣何在?

    發射場塔架旁,“質量就是勝算,質量就是生命”“顆顆螺釘連着航天事業,小小按鈕維繫民族尊嚴”等標語格外醒目。

    為了北斗順利升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一代代科技工作者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智慧和汗水。

    發射場的年輕航天人,大多聽過前輩們“用胃窺鏡給火箭體檢”的故事——

    2003年,第3顆北斗導航試驗衛星發射任務前,工作人員在火箭箭體某部位發現了絲質冗余物。按照一般操作程序,他們只需將這個多餘物體清除即可。然而,他們連連追問:多餘物體是怎麼進去的?火箭其他部位還有沒有類似的多餘物?

    就這樣,測試人員特意找來醫用胃窺鏡,對火箭各活門和發動機管路進行認真細緻的全面檢查,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最終,隱患徹底排除。

    時任火箭控制系統高級工程師毛萬標,對第3顆北斗導航試驗衛星發射時的情景仍記憶猶新——

    那是2003年5月24日晚上,低溫推進劑剛剛加注完成,場區突然下起暴雨。測試中,科技人員意外發現某關鍵線路漏電。

    有着火箭電路系統“活圖紙”美譽的毛萬標,是那次任務的控制系統技術負責人。當時,他第一時間爬上發射塔架,尋找原因。經過冷靜分析、精確決策,他大膽得出結論:電路設計各方面滿足發射條件,可以發射!

    次日凌晨,第3顆北斗導航試驗衛星一飛沖天,精確入軌。隨着北斗一號系統正式建成,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

    “從無到有,北斗一號是中國人靠自己幹出來的。”毛萬標感慨道。

    2007年4月14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第一顆北斗導航衛星,開啟北斗二號首次任務;2020年6月23日,隨着第55顆北斗導航衛星發射成功,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比原計劃提前半年完成部署。

    從北斗一號到北斗二號、北斗三號,這是一段氣勢磅礡的“中國星座”建造史。中國航天人用20多年,走完了其他國家全球導航系統40多年的發展歷程。

    天河漫漫,北斗璀璨。20余載,從“一顆星”到“滿天星”,“北斗母港”用優異成績向祖國交上一份圓滿答卷。

    我們與北斗共成長

    舉“北斗”,頂“風雲”,托“嫦娥”,鑄“天鏈”……近年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取得眾多突破。

    “我們與北斗共成長。”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副總工程師莊軻説,為滿足北斗高密度組網發射需求,該中心綜合測試發射能力不斷躍升——

    2011年,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首次採用現代信息技術,成功發射我國第8顆北斗導航衛星,綜合發射試驗水平穩步提升;2018年,北斗系統一年內完成10箭19星發射,創下世界衛星導航系統航天發射的新紀錄,“北斗母港”開啟加速度。

    2018年10月31日,第41顆北斗導航衛星發射前一天下午,西昌突發5.1級地震。那時,發射場已經進入任務最後階段,正在加注推進劑。

    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時任常規動力系統指揮員趙飛仍心有餘悸。大廳搖晃震顫時,加注程序已進入最緊張、最危險的大流量加注環節,稍有差池,後果不堪設想。

    為了加注工作和發射任務的安全圓滿,工作人員將個人安危置之度外。次日,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北斗衛星再次閃耀太空。

    2020年6月15日,在北斗全球組網發射任務收官的決勝階段,低溫動力系統出現壓力異常,指揮部果斷決策推遲發射。

    關鍵時刻,01指揮員尹相原帶領動力系統、加注系統,一起謀劃方案、梳理口令、識別風險。經歷連續兩天兩個波次操作,全箭燃料安全泄回。

    2020年7月31日,一個載入史冊的日子,習主席宣布:“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

    那一刻,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許多人流下了激動的淚水,“北斗母港”圓滿完成了黨和人民賦予的歷史重任。

    川西高原,一段全新的故事由此起筆。一個個重點項目按下“快進鍵”,廣大科技工作者向着新征程奮力攀登。

    2022年12月15日、16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接連組織實施兩次發射,兩天兩發創造了最短間隔時間發射的新紀錄。這標誌着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高密度航天發射能力再上新&階。

    為了適應高密度發射要求,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各系統各崗位,圍繞準時發射、加注綜合能力提升、精準氣象預報等課題開展全面創新攻關。低溫動力系統前端負責人韓國河和同事們重新梳理相關要素,設計出更為豐富的要素內容。經過升級更新,相關係統更加貼合任務的組織實施,效能提升明顯。

    目前,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遠程指控大廳某系統剛剛完成升級改造。韓國河介紹説:“系統更新後,所見即所得,可以進行全方位可視化展現,為快速指揮決策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為加快提升高密度測試發射能力,他們積極開展多陣地火箭並行起豎工作探索論證,加速推進多任務、多陣地、多模式並行測試發射流程和支撐保障研究,不斷推動科技創新與任務深度耦合。

    “後續,我們將結合實踐不斷優化和改進,全面提升發射場航天測試發射綜合能力,以適應未來更大強度和密度的任務形勢。”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地面系統總工程師施鎮順説。

    一次次創新發展,助推了中國航天的跨越;一場場科研攻關,開闢了“彎道超車”新路徑。星耀太空,“北斗母港”在充滿光榮與夢想的征途上不斷探索、奮勇前行。

    銳視點

    弘揚航天精神 凝聚奮進力量

    偉大事業孕育偉大精神,偉大精神引領偉大事業。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始終秉承“自主創新、開放融合、萬眾一心、追求卓越”的精神內核,着力講好北斗故事、傳承航天精神、凝聚奮進力量。

    講好北斗故事,擦亮“母港”品牌。北斗成功組網的背後,是一代代航天工作者接續奮鬥、拼搏奉獻的縮影。這些故事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富礦。要發揮好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創新驅動作用,讓航天故事、航天文化、航天精神走出展館、走進百姓家,不斷增強“北斗母港”文化傳播的廣度和深度,提升特色品牌的質地和成色。

    弘揚航天精神,厚植紅色基因。站在新起點,弘揚航天精神是傳承紅色基因、矢志航天報國的政治要求;踏上新征程,弘揚航天精神是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的使命宣言;建功新時代,弘揚航天精神是宣揚民族精神、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力舉措。要採取航天思政課、科普進校園等方式,大力傳播航天聲音、傳遞航天夢想、厚植航天基因,讓航天精神在更多年輕人心中扎根發芽、開花結果。

    發揮事業優勢,凝聚奮進力量。航天發射舉國關注、舉世矚目,航天事業自帶光環、自帶流量。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是廣大青年成長成才的沃土、建功立業的舞&。張潤紅十年磨一劍,在北斗任務中成功圓夢,成長為中國航天發射陣地首位女性01指揮員;“清華學霸”於新辰扎根山溝10余載,用90後的擔當成功托舉火箭上百次騰飛……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從航天精神中汲取奮進力量,自覺將人生軌道對接衛星軌道,將個人理想融入航天夢想,將事業騰飛融入火箭騰飛,讓青春在浩瀚太空綻放出絢麗之花。 

【糾錯】 【責任編輯:王金志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00121219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