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神”遙控武器站
“颱風”遙控武器系統;
“重拳”遙控武器站;
今年3月,西格紹爾公司宣布收購以色列通用機器人公司。
西格紹爾公司是世界知名的槍械製造公司。而以色列通用機器人公司,則在研製輕型遙控武器站方面頗有成效,“比特犬”(PITBULL)遙控武器站就是通用機器人公司的産品。
一個知名槍械製造公司,在投資項目選擇上,把目光投向了遙控武器站。此舉立即引起各國相關方面的關注。
近年來,關於遙控武器站的新聞頻頻見諸報端。一些國家先後推出新型遙控武器站,一些裝甲車輛通過加裝遙控武器站“老樹開新花”,一些新研製的坦克如KF51“黑豹”坦克,有意預留了加裝遙控武器站的能力。
這些發展動向,一再把遙控武器站——這個戰場上的新型“多面手”推入人們的視野。
那麼,什麼是遙控武器站?它有什麼長處?當前的發展態勢如何?請看本期“兵器廣角”。
在陸戰裝備中,火力支援車常給人以“武裝到牙齒”的印象。
有的火力支援車,甚至會將火炮、機槍、榴彈發射器、導彈集於一身,顯示出無堅不摧的“氣勢”。
然而,火力支援車的部分功用如今受到了挑戰,尤其是它那集數種武器裝備於一身的特徵,被“移植”和“濃縮”到一種新裝備中——遙控武器站。
遙控武器站是一種可以安裝在多種&&上且相對獨立的模塊化武器系統。它的問世,與以前人們使用搭載在裝甲車輛上的頂置機槍經歷等有關。
當時操作頂置機槍,需要機槍手將部分身體探出車體,這種情形導致不少機槍手陣亡。隨着科技的發展,尤其是遙控技術的成熟,遙控機槍出現。從此,機槍手可以在有裝甲保護或者有安全保證的地方完成對目標的打擊。
隨着“對手”的增多,以及在城市環境作戰頻率的增加,如何應對“雙拳難敵四手”的局面,成為橫亙在坦克等裝甲車輛及其駕乘人員面前的難題。於是,遙控武器站應運而生。
簡要地説,遙控武器站是一個具備把多種武器“攥指成拳”的獨立武器系統。通過採用模塊化設計,它可以對小口徑速射炮、機槍、反坦克導彈、榴彈發射器等可選武器“來者不拒”,讓其“進站”發揮應有作用。
以意大利奧托·梅萊拉公司研製的“重拳”(HITFIST)遙控武器站為例,它集成了30毫米口徑機關炮、7.62毫米口徑並列機槍,以及能發射“長釘”“短號”等反坦克導彈的發射筒。
不過,遙控武器站通常不會時時將所有可選武器“全身披掛”。這些武器裝備會視情靈活搭配,在“駐站”種類與數量上也會“因地制宜”有所不同。
巴西一家公司較早地推出了REMAX“戰神”遙控武器站。該武器站除集成一挺重機槍外“身無長物”。但實際上,它還預留有安裝輕機槍、自動榴彈發射器的功能。
但也有一些遙控武器站“用情專一”,或者堅持“用槍”,或者始終“用炮”。如土耳其一家公司研製的GOKER35毫米多任務武器系統,就主攻防空。憑藉一門35毫米口徑單管自動炮,加上獨立設置的光電系統、遠程遙控系統以及其它傳感器系統,它的主業就成了對抗來自無人機的威脅。
遙控武器站的研發初衷,在於有效降低作戰人員傷亡,同時提升坦克等裝甲車輛的打擊效能。隨着時間推移,遙控武器站的發展已遠超人們預期,並體現出一些趨勢與特徵。
通用化。一方面,可以比較方便地“平移”到不同&&,已成為遙控武器站的一大特點。
當前,遙控武器站搭載的對象已不再局限於裝甲車輛,開始向戰術車輛拓展,艦船、無人戰車、無人艇也成為其“圈地”的對象。
在這方面,以色列拉斐爾先進防務系統公司研製的“颱風”遙控武器系統比較典型。在國外,它已被“移植”到多個國家的海軍艦艇上。在其國內,“颱風”遙控武器系統則分別被裝備在薩爾-6護衛艦和“保衛者”無人艇上。
挪威康斯伯格公司曾將所研製的“烏鴉II”遙控武器站配置在輕型機器人戰車、聯合輕型戰術車輛、輕型地面機動車輛3種不同&&上,完成了相關測試,展示了該武器系統的兼容性。
另一方面,遙控武器站所集成的武器,在彈藥選用上也在追求“左右逢源”和相對統一。比如,“颱風”遙控武器系統能發射北約標準彈藥,這顯然使它在彈藥來源方面具有了“口大吃四方”的能力。
強壓制。遙控武器站可“肩扛”多種“利器”,這種能力使它能在不少戰鬥場景裏上演“全武行”,既能殺傷有生力量,也能應對裝甲力量,還能攻擊空中的無人機。
遙控武器站是相對獨立的系統。雙軸、陀螺穩定的設計,可以使絕大多數遙控武器站實現360°快速轉動,且擁有較大俯仰角。這使其所搭載的武器能應對來自各個方向的目標。
它的獨立性還體現在擁有自己的觀瞄設備與傳感器方面,光學瞄具、攝像機、熱像儀、激光測距儀的組合,使它“耳聰目明”。基於計算機的目標自動跟蹤系統和火控系統則能讓遙控武器站快速做出反應。
以南非Reutech公司生産的“海賊”海軍遙控武器站為例,它由電力驅動,具有陀螺儀穩定功能。觀瞄設備安裝在炮塔旁邊,集成有白晝攝像機、熱像儀和激光測距儀。可以配備7.62毫米口徑通用機槍或40毫米自動榴彈發射器等,具有360°的周向轉動和+60°至-40°之間的俯仰能力。
為保持“進站”武器的壓制力,一些遙控武器站有額外的裝甲進行防護,有的還具備在裝甲保護下重新裝彈的能力。這種優勢,使得一些遙控武器站可作為固定的火力點來使用。
在強化遙控武器站壓制力方面,挪威康斯伯格公司去年對下一代遙控武器站做出的展望較有代表性,即能提供更遠的防區外距離、更高精度、更強聯網能力,並大幅提高態勢感知能力。
智能化。遙控武器站之所以能在多種搭載&&上不斷“攻城略地”,既緣於它的短小精悍,更在於它反應“超快”。從本質上講,遙控武器站是一個綜合性的小型武器&&。其作用的發揮,不僅取決於“進站”的機槍、火炮或導彈性能,也取決於為其配置的光電、觀瞄、感知設備的技術水平,更取決於智能化的輔助射擊系統。
該輔助射擊系統的主要作用是自行完成所有和射擊有關的基礎數據計算,進而把上述武器裝備“團結”在一起,靈敏而快速地完成“發現-攻擊”過程。
今年2月,以色列拉斐爾先進防務系統公司發布了一段用“颱風”海軍遙控武器系統打擊小型無人機的視頻。
視頻中,一座艦載“颱風”Mk-30c遙控武器系統鎖定和打擊了海上飛行的多個無人機目標。這也使其成為世界上較早把海上無人機作為重要防禦目標的遙控武器系統。
“颱風”Mk-30c遙控武器系統之所以能搖身變為海上無人機的“毀滅者”,就在於它能通過多種傳感器和智能效應裝置感知戰場環境,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自動識別、分類和跟蹤目標,自主進行火力校準,從而達到較高的發射效率和命中精度。
從某種程度上説,智能化水平已經成為衡量遙控武器站效能的關鍵指標。
從對抗戰場有生力量、輕裝甲單元、小型艦艇等目標,到對抗以“低、慢、小”為特徵的無人機,再到對抗海上的小型無人機,遙控武器站的發展進程還在繼續。儘管各種高能激光武器和高功率微波武器裝備也在發展,甚至有的已經登車上艦,但從目前其發展與使用的可靠程度上來看,遙控武器站在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仍將是各國研發與列裝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