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阿拉善:“一株藥草”中的沙漠致富經-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12 16:14:53
來源:新華網

內蒙古阿拉善:“一株藥草”中的沙漠致富經

字體:

  新華社呼和浩特11月12日電 題:內蒙古阿拉善:“一株藥草”中的沙漠致富經

  新華社記者魏婧宇

  微風吹過烏蘭布和沙漠,地表的沙塵打着旋兒向四週流動,卻被成片的梭梭林攔截。在梭梭林中,內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吉蘭泰鎮巴彥烏拉嘎查村民潘多柱正和家人一起採挖生長在梭梭根部的肉蓯蓉。

  梭梭是具有防風固沙作用的鄉土和先鋒樹種,其根部能接種肉蓯蓉。潘多柱用小鏟撥開梭梭根部的沙土,慢慢挖出一根飽滿的肉蓯蓉。“肉蓯蓉被稱作‘沙漠人參’,藥用價值很高,現在鮮蓯蓉一斤能賣十幾塊錢,曬乾後價格賣得更高。”捧着沉甸甸的肉蓯蓉,潘多柱感慨道,“以前守着沙漠受窮,現在不僅固了沙,還致了富。”

  阿拉善左旗牧民在採挖肉蓯蓉。(阿拉善盟特色産業發展中心供圖)

  阿拉善盟境內有巴丹吉林、騰格裏、烏蘭布和三大沙漠,沙化土地一度佔全盟國土面積的73%以上。截至目前,阿拉善盟累計治沙超過1億畝,通過工程固沙、生物治沙、林草系統治理等多種手段,構建起堅實的生態防線。

  “阿拉善盟將生態治理與産業發展相結合,在使大地增綠的同時,也培育起以梭梭—肉蓯蓉為代表的特色沙産業。”阿拉善盟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王曉東介紹道。阿拉善盟被稱為“中國肉蓯蓉之鄉”,目前全盟有天然梭梭林1433萬畝、人工種植梭梭林1026.3萬畝,肉蓯蓉接種面積達156.3萬畝,年産量約10050噸,肉蓯蓉産量佔全國的90%以上。

  依託豐富的梭梭林資源,巴彥烏拉嘎查黨支部書記牽頭領辦生態種植專業合作社,吸納25戶村民入社,統一進行育苗、接種、銷售等工作,把零散的種植戶整合起來共同發展肉蓯蓉産業。截至目前,巴彥烏拉嘎查累計種植梭梭林25萬畝、接種肉蓯蓉2萬畝。

  巴彥烏拉嘎查黨支部書記潘多雲説,在農技專家的指導下,人工種植梭梭林的合格率從不足30%提升到90%以上,肉蓯蓉的品質也越來越好,現在每個種植戶每年能增收兩三萬元。

  近年來,阿拉善盟大力推動肉蓯蓉産業從“一株藥草”向多元經濟延伸。2023年,肉蓯蓉被列入國家藥食同源目錄,“沙漠人參”跨界到食品領域,為産業發展開闢了更廣闊的天地。

  內蒙古大漠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推出肉蓯蓉精華飲、肉蓯蓉固體飲料、肉蓯蓉壓片糖果等50余種産品。公司總經理曾祥俊介紹説,對肉蓯蓉進行深加工後的産品,價值能提升10倍以上,公司已形成規模化種植、精深加工、高端研發於一體的産業模式,帶動周邊300多戶農牧民增收。

  將肉蓯蓉加到駝乳中,生産肉蓯蓉駝奶粉;把肉蓯蓉與咖啡結合,推出蓯蓉咖啡……阿拉善盟現有22家規模企業對肉蓯蓉進行深加工,開發出100余種特色産品,實現了從賣原料到賣健康産品的轉變。

  東阿阿膠阿拉善蓯蓉集團的工作人員在對七味蓯蓉酒進行瓶檢。(阿拉善盟特色産業發展中心供圖)

  阿拉善盟特色産業發展中心主任常曉斌説,預計2025年全盟肉蓯蓉全産業鏈産值將突破25億元,未來將全力推動肉蓯蓉産業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效益全面提升,切實成為築牢生態屏障、富裕百姓的支柱産業,交出一份綠富同興的答卷。

【糾錯】 【責任編輯:邱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