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林業和草原建設服務中心護林員劉永勝帶上工具,走進甘德爾生態治理區開展林地養護工作。“這幾天還要做好清除雜草工作,為植被安全越冬保駕護航。”劉永勝説。
如今,在甘德爾生態治理區,連片的樹木一路延伸到烏海湖邊,山環水繞的美景讓人很難想象這裡曾是一片寸草難生的荒地。
甘德爾生態治理區所在地曾是烏蘭布和沙漠越過黃河、在甘德爾山腳下形成的近20平方公里流動沙地。“修築治沙作業路,平整沙丘,鋪設滴灌管道,治沙工人們種下大片樟子松、雲杉等樹木,將移動沙丘鎖住。”烏海市自然資源局副局長辛虹介紹,經過治理,治理區如今森林覆蓋率達60.35%。
“今年以來,我們進行了甘德爾生態治理區退化林更新改造,同時補植樟子松1300株。”烏海市林業和草原建設服務中心主任呂有福説。

圖為甘德爾生態治理區。(康文魁 攝)
烏海是一座煤炭富集的資源型城市,被稱作“烏金之海”。過去大規模的煤炭開採,加上周邊沙漠侵蝕,一度給這座黃河之濱、沙漠之畔的城市帶來環境污染、漫天黃沙的生態之痛。近年來,烏海市不斷加強生態保護與治理,持續打造“生態之城”。
“近年來,我們在持續加大城區綠化的基礎上,在黃河海勃灣水利樞紐庫區西岸建設防護林,守護‘母親河’;在烏蘭布和沙漠邊緣打造鎖邊林帶,遏制沙漠擴張。”辛虹&&,目前烏海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和綠地率分別達到43%、41.2%,躋身“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行列。
在烏海,黃河穿城而過,在城中留下如碧玉般的烏海湖。西有烏蘭布和、東有庫布其、南有毛烏素,沙海與烏海湖緊緊相擁,形成“沙水相連”的奇特景觀。如今,這座曾以“烏金之海”聞名的城市,正憑藉生態蝶變,構建“生態+文旅”深度融合的發展新格局。
生態持續向好,為烏海市文旅産業發展提供了機遇,“沙海相擁、湖城共生”的獨特風光吸引大量游客來此體驗。每到夏季,湖邊沙漠上滿是游客。他們騎着駱駝或駕着車,拍攝短視頻,享受“詩與遠方”。
“我們利用沙漠與湖泊資源,開發沙漠越野、水上運動、星空露營等新業態,滿足年輕群體對小眾、沉浸式旅游的需求;結合工業遺産改造,將廢棄廠房、礦區轉化為工業旅游景區、文創産業園,形成‘工業記憶+生態修復’的特色文旅項目。”烏海市文體旅游廣電局局長吳峰容説。(記者侯維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