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浪潮中,地處吉林省東南部的遼源,一座曾因煤炭資源富集而被稱為“黑金之城”的城市,正悄然上演一場“綠色蝶變”。從昔日煤煙滾滾、煤塵飛揚的工業重鎮,到如今公園綠地遍佈、文旅項目紛呈的生態花園,遼源正以一場深刻的産業變革,書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廢舊礦山變生態花園
遼源市因煤而興,1911年,人們在遼源發現煤田,開啟了遼源百年煤炭開採的歷史。新中國成立後,遼源的煤礦“西安豎井”是全國156個重大項目之一,煤炭産量佔當時全國總産量的近3.5%,源源不斷的“烏金”輸往全國各地。那時的遼源,煙囪林立,機車轟鳴,是典型的工業重鎮。
然而,隨着煤炭資源逐漸枯竭,遼源一度陷入“礦竭城衰”的困境:塌陷區增多,生態環境受損,産業結構單一……成片的廢棄廠房、裸露的礦坑成為城市“傷疤”。2005年,遼源被列為東北地區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2008年被列入全國首批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轉型迫在眉睫。
此後,遼源的轉型之路經歷着陣痛與重生。生態修復與文旅融合,是遼源“綠色”轉身的關鍵一步。多年來,遼源陸續關閉老煤礦,逐漸將礦坑廢墟改造為花園綠地。2024年,隨着最後一眼礦井關閉,這座百年煤城迎來了嶄新時刻。
如今,再看遼源,已是另一番景象:曾經的塌陷區綠樹成蔭,礦業遺跡與棧橋水景共生,成為全國工業遺址文旅地標,口袋公園星羅棋佈,市民生活幸福感顯著提升。
在北部新區,17萬平方米的花海建設項目取代了曾經的礦坑、荒坡,馬鞭草連綿如紫色海洋,大小涼亭點綴其間,成為“城市綠肺”。“以前這裡屬於礦區,很臟亂,現在是我們閒暇時遛彎的首選地。”一位市民感慨道。
依託工業遺存,遼源在新開發的黑金小鎮項目中,將廢棄道岔廠改造為集科普、娛樂、商業於一體的沉浸式文旅目的地。據項目負責人介紹,開園以來,已接待游客超25萬人次,帶動周邊商圈煥發新生。
與此同時,遼源市動植物園、天陸山歡樂薈、那兔樂園等一批新業態相繼落地。在那兔樂園,孩子們在水池中嬉戲,在彩虹滑道上尖叫;在動植物園內,游客與梅花鹿、羊駝親密互動……“我們不只是建設公園城市,更是在重塑人與土地的關係,推動遼源破繭重生。”遼源市林草局負責人&&。
從“黑金”到“綠意”,遼源的産業結構在變,城市氣質在變,市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也在悄然提升。
“東北小上海”的轉型升級
20世紀70年代,遼源工業門類齊全,特別是輕工業比較發達,被譽為“東北小上海”。面對資源枯竭的發展瓶頸,為重振昔日輝煌、加快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步伐,遼源着力從“無中生有”“有中生新”雙向發力破局。
20世紀90年代,一批煤炭産業工人轉行做起襪業加工,從家庭小作坊起步,逐步形成産業集群。從“小散雜”到集群共進,從為品牌代工到發展自主品牌,北方襪業園的崛起見證了遼源的轉型之路。如今,襪業已成為遼源最亮眼的名片,吸引大量外資。作為“中國棉襪名城”,遼源襪業年生産能力達35億雙,在行業中享有“南有諸暨,北有遼源”的美譽。
在親相見襪業工廠店遼源旗艦店,5000多款運動襪、潮襪、功能襪琳瑯滿目。吉林遼源親相見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博説:“我們不斷創新和轉型升級,不斷提升産品的質量和科技含量。”“很早就聽説遼源的襪業不錯,特意過來看一看,質量做工確實不錯,多買點回去送家人朋友。”前來遼源旅游的瀋陽游客付國慶説。
襪業的崛起,是遼源産業轉型的縮影。從“因煤而興”到“多點開花”,遼源不斷培育新的支柱産業,現代工業體系逐步建立起來。
在位於遼源市的吉林啟星鋁業有限公司生産車間,一根根銀色的鋁合金型材正在成型,將成為高鐵、地鐵的車體部件。作為法國阿爾斯通、德國西門子等企業的供應商,公司主導産品軌道車輛鋁合金型材、車體大部件、零部件的國內市場佔有率在50%以上,出口份額在90%以上。“我們實現了全鏈條自主可控。”吉林啟星鋁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立臣説。
在吉林金翼蛋品有限公司的智能化車間,“小雞蛋”正在向“大産業”華麗蛻變。生産車間內,一枚枚雞蛋在機器上整齊列隊,經過清洗、消毒、風乾等流程和多輪加工處理後,被製成溏心滷蛋、蛋撻、蛋白粉等各類産品,走向百姓餐桌。多年來,企業積極建鏈、延鏈、補鏈,推進三産融合發展,全力打造“中國蛋谷”,推動傳統農産品加工企業向食品工業企業轉變。
新能源産業正成為遼源經濟轉型的“新引擎”。在天楹遼源風光儲氫氨醇一體化項目現場,工人們正在加緊安裝設備。這個總投資超165億元的項目,利用廢棄礦坑建設綠色甲醇生産線,將風光電能轉化為氫能、甲醇,項目建成後,預計年産值可達44億元。
經過多年的轉型升級,遼源積極尋求新的産業,不是簡單的産業替代,而是産業鏈的深度重構,相繼培育出六大接續産業——新材料、新能源、醫藥健康、裝備製造、冶金建材、紡織襪業,形成多極增長新格局。
“百年煤城”燃動的青春活力
轉型後的遼源,不僅産業多元,更充滿青春活力。文旅産業瞄準年輕市場,城市積極融入長春都市圈,遼源,正從老工業基地蛻變為“活力新都”。
遼源文旅持續“出圈”,聚人氣更聚商氣。超級ONE籃球主題公園裏,“鄉BA”賽事激戰正酣,引起歡呼聲陣陣;園區將籃球與動漫、潮流文化融合,設有多個主題球場,每年演出、賽事不斷,豐富了市民游客的體驗。
賽事經濟催生新業態、新模式、新賽道,不斷增強城市吸引力、活力和實力。近年來,遼源精準引進高水平賽事、着力打造品牌賽事IP。從冰雪嘉年華系列賽事,到“源BA”籃球賽季,再到遼源排球超級聯賽,乒乓球公益聯賽……一場場精彩的文體賽事接連上演。作為吉林省第二十屆運動會的舉辦城市,遼源不斷擦亮“運動之城、賽事之城、健康之城、活力之城”名片。
夜幕降臨,遼源市天陸山歡樂薈內燈光璀璨,各類游樂活動精彩紛呈。據了解,該項目將體育元素嵌入文旅産業,打造“體育+街區+娛樂+美食”主題特色街區,成了當地年輕人夜生活熱門目的地。吉林省建設集團文旅版塊總經理任鵬&&,遼源天陸山歡樂薈項目是四季景區,冬天能滑雪,夏天有各類游樂項目,豐富了遼源市的文旅業態。
遼源的“活力”,源於對年輕市場的精準把握。在遼源,襪業不僅是傳統産業,更是“潮流産業”。走進東北襪業園織造車間,一台&智能化新型襪機飛速運轉,織造、縫頭、翻板一氣呵成。在數字智能屏幕前,千餘款潮流新品供客商選品。據介紹,5G數字化織襪實驗工廠通過移動端直接接單,搭配自動縫翻一體機、智能物流系統,實現“訂單、設計、生産、發貨”全流程數字化管理。
近年來,遼源本土襪業品牌親相見推出國潮系列棉襪、各類聯名禮盒,吸引大批年輕消費者。“現在的襪子不只是衣物,更是表達個性的時尚單品。”遼源市民張學軍説。
近年來,遼源持續招商引資,不斷盤活存量資産,為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不僅相繼引進多家國有企業,還有外企的加注投資。“國有企業的發展,不僅能進一步穩固工業基礎,也讓遼源在經濟轉型發展中走得更穩、走得更遠。”遼源市委書記沈德生説。
在德國獨資企業嘉利達(遼源)明膠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內,新擴建的年産6500噸明膠生産線正全速運轉。2023年起,嘉利達集團德國總部在遼源公司追加超過7億元的投資,以將這裡的産能達到同行業國際頂尖水平。嘉利達明膠有限公司中國區總監張明華&&,德國總部看好中國市場,所以在遼源選擇建設二期擴産項目。
融入區域發展大局,讓城市活力進一步釋放。作為長春都市圈的重要組成部分,遼源與長春達成文旅戰略合作,編制完成“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精品線路,承接都市圈的消費外溢。
這座“百年煤城”,正以青春之名,書寫着資源型城市轉型的“遼源樣本”。從“黑金”到“綠意”,從“單一”到“多元”,從“工業重鎮”到“活力新都”,遼源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蹄疾步穩,昔日的“煤城”已然煥發新顏,悄然完成“綠色蝶變”。(記者 褚曉亮 李典 唐成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