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南寧11月3日電 題:山為幕,天作頂,俄耳甫斯洞中來……
新華社記者陳露緣、田子駿、黃凱瑩
“在如此美好的山水中,展示自己的作品,是永生難忘的體驗。”來自希臘雅典音樂戲劇學院的表演者安耶洛斯·馬格尼薩利斯説,第一次來到桂林,就收穫了與山水獨特的互動體驗——“在喀斯特岩洞中表演”。
在鐘乳石環抱的桂林七星岩中,希臘神話中一段感人的愛情故事《俄耳甫斯與歐律狄刻》在“洞劇場”上演。
“沒想到這部劇能與天然岩洞的環境相契合。”安耶洛斯·馬格尼薩利斯説。洞穴天然的回聲,凹凸不平的岩壁作為投影屏幕産生虛實融合的效果,不僅給演員,也給觀眾帶來了非同尋常的觀賞體驗。此外,莎士比亞《十四行詩》改編劇目《154種方式説愛你》、肢體劇《無·影》接連上演……岩洞裏回蕩着莎士比亞的詩行,石筍上形與影交錯。

希臘雅典音樂戲劇學院創排的戲劇《俄耳甫斯與歐律狄刻》在桂林七星岩洞裏上演。(劉崢 攝)
10月24日至11月2日,為期10日的2025桂林藝術節在山水之中上演。18部劇目、百餘場藝術活動,山劇場、洞劇場、草地劇場,全城十多處演出場地一半以上在戶外;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戲劇巡游劇目輪番上陣;山水藝術市集裏,游客轉個街角遇到戲劇。
“原本只是打算來桂林游山玩水,沒想到與一場藝術盛宴不期而遇。”來自上海的游客劉心怡驚喜地説,漫步城市時,好像闖進了一場“山水集市”:與侗族阿姐在唐代城門遺址——古南門之下挽手而舞、體驗桂林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雕版彩色套印、為儺面具着色,她感慨,山水之外,仿佛“觸摸”到了這座城市的靈魂。

在桂林市虞山公園,俄羅斯戲劇藝術學院創排的戲劇《一個簡單的故事》在此上演,樹木、石山均為公園實景。(受訪者供圖)
1944年,戲劇家歐陽予倩、田漢等人在桂林發起“西南劇展”,以文藝形式為抗戰謳歌吶喊。為了回望與致敬那段烽火中的戲劇歲月,自2022年以來,廣西聯手中央戲劇學院舉辦桂林藝術節。
四載春秋裏,山水與藝術相依,城市與戲劇共生。
10月24日,演員在2025桂林藝術節開幕式現場表演。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桂林市秀峰區解放西路,滿眼翠綠之中,紅墻青瓦、中西結合的兩層建築,這幾日好戲連&、掌聲不斷。話劇《莊周夢蝶》、桂劇《破陣曲》、奇幻劇《海底兩萬里》在廣西省立藝術館舊址輪番上演。
“你們演梁紅玉,要用心演、用情演,這樣才能傳承百年。”80多年後,作為廣西省立藝術館的首任館長歐陽予倩先生的話,在這幢紅樓裏再次回蕩。桂劇《破陣曲》致敬了“桂林文化抗戰”的歷史。
“沒想到桂劇這麼好看,希望來這裡旅游的人們,都能來看看桂劇,能了解桂林的抗戰文化。”觀眾滿女士説。
10月24日,演員在2025桂林藝術節開幕式現場表演。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桂林,既攬山水之美,又擁人文之勝。
“桂林山水使戲劇變得不一樣。”桂林藝術節藝委會委員王潮歌説。山作幕墻,星空作頂,現場環境與戲劇完美契合,呈現出獨特的藝術效果,成為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的重要窗口,吸引越來越多的國際游客和文化交流使者前來觀演交流。
韓國演員、釜山電影中心首席執行官高仁范今年受邀來到桂林藝術節,觀看了山水之中的《印象·劉三姐》等演出後,他感慨地説:“在這裡,哪怕只是望著山發呆,都能有源源不斷的創意迸發。”

在桂林靖江王城,“戲劇巡游”吸引了游客、市民駐足互動、拍照。(劉崢 攝)
“我們以‘山水+’‘戲劇+’為理念,讓桂林獨有的自然山水成為藝術舞&,讓藝術創造力化作城市生命力。”中央戲劇學院院長郝戎説,這是以文化育人、以藝術興城的新時代格局。
策劃:孫聞、李歡
視頻製作:陳露緣、田子駿、黃凱瑩
海報製作:陳露緣
新華社國內部、新華社廣西分社聯合製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