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瀋陽11月1日電 題:火力全開“暖屋子”——遼寧多地供暖一線見聞
新華社記者於也童、白涌泉
“屋裏前幾天就熱起來了,今年溫度還不錯。”11月1日上午,家住瀋陽市渾南區的市民李女士熱情地招待記者進屋。記者留意到,屋內的溫度計顯示超過20度。
冬季供熱是千家萬戶“暖屋子”的民生大事。11月1日,遼寧省迎來全面開栓供熱。記者在瀋陽、鐵嶺等地走訪中看到,在相關部門的密集調度和全力保障下,遼寧各地供暖企業如期燒爐、開栓,“火力全開”守護民生溫度。
走進遼寧大唐國際沈撫熱力有限責任公司,智慧供熱調度中心內,大屏幕上實時跳動着溫度、壓力、流量等數據,技術人員緊盯屏幕,實時監測關鍵數據,通過精準調控,保障供熱溫度適宜、壓力穩定。
“通過這個智慧系統,我們可以結合氣候和用戶負荷,實時對溫度、流量等數據進行動態調控,減少不必要的熱量損耗,也可避免局部供熱不足。”遼寧大唐國際沈撫熱力有限責任公司生産技術部副主任羅廣波介紹。

圖為遼寧大唐國際沈撫熱力有限責任公司的工作人員正在檢修設備。(受訪者供圖)
今年國慶中秋假期後半段起,瀋陽迎來斷崖式降溫。為滿足民生需求,瀋陽從10月25日開展熱態試運行,10月29日達到正式供熱標準。
努力保障群眾溫暖過冬,與地方“冬病夏治”工作的積極開展密不可分。瀋陽市房産局副局長黃殿忠介紹,今年以來,瀋陽全市共維修改造供熱鍋爐300&,維修換熱器6800&、改造供熱管網245公里,淘汰和改造65噸以下民用燃煤供熱鍋爐22&,修復了1029棟居民樓內的破損供熱設施。
在位於鐵嶺市銀興社區的傳輸局家屬樓,一樓的供熱主管道上安裝了物聯網平衡閥。這是當地為解決部分“孤島戶”家中不熱的問題所嘗試的積極探索。
“以往部分頂樓、邊戶等‘孤島戶’,因管網水力失衡可能導致暖氣不熱。”鐵嶺天信公用事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説,物聯網平衡閥能通過傳感器實時採集流量、溫度數據,工作人員就可以利用智能化調控系統,對室溫偏低的小區提高二次網回水溫度,實現精準補償。
歲寒最是問暖時。供熱初期是群眾諮詢和報修比較集中的階段,為了讓老百姓安心、放心,各地打通應答渠道,做好供暖維護服務。

11月1日上午,瀋陽市沈河區一戶市民家中,室內溫度達到20攝氏度。新華社記者 於也童 攝
在瀋陽,當地設立了專門的監督電話,對供熱企業處理群眾訴求情況進行監督;在阜新,當地將“訪民問暖”專項行動制度化、階段化,從靠前服務重點用戶,到冷熱態運行階段的全程監管,再到組織人員“溫暖入戶”,形成了一套貫穿供熱始終的閉環服務模式。
“以前怕屋子不熱,更怕諮詢沒人理,現在打通電話,工作人員就及時上門處理,幫忙解決問題。不止屋子熱了,心裏也暖乎乎的。”阜新市民張芬榮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