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後”用微觀模型留住鄉愁-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31 22:16:27
來源:新華網

“00後”用微觀模型留住鄉愁

字體:

  新華社濟南10月31日電 題:“00後”用微觀模型留住鄉愁

  新華社記者袁敏

  陜北窯洞古樸粗獷,山西宅院的柿子樹果實纍纍,安徽人家小橋流水繞屋,老城區筒子樓飄出陣陣炊煙……走進蘆慶歡位於山東省龍口市東海科技孵化産業園的工作室,仿佛進入一座“老屋博物館”,走廊兩側擺放着全國各地老屋的微縮模型。

  隨着城市化的推進,中國許多老屋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這個今年剛剛大學畢業的23歲青年,用自己的雙手留下一座座老屋的記憶。

  蘆慶歡出生在山東德州農村,從小跟隨爺爺奶奶在老屋生活,“那是一座典型的北方農村磚房”。

  他在那裏度過了17年的快樂時光,天暖的時候,會支着桌子在院子裏吃飯,“槐花開了,好香好香”。

  這是蘆慶歡的模型作品(10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袁敏 攝

  2022年,蘆慶歡偶然通過網絡接觸到微縮模型,一下子被吸引,專程到濟南拜師學藝。師父問他想做什麼作品,蘆慶歡脫口而出:“我想做我家的老屋。”

  彼時,他已赴煙&求學,爺爺奶奶也搬到了城裏居住,那座承載美好記憶的老屋成了幾代人的牽掛。

  製作微縮模型絕非易事,要經歷設計、裁切、拼接、打磨、上色、做舊等多個步驟,蘆慶歡努力做到精益求精、惟妙惟肖。

  “就拿繪製草圖來説吧,得標注精確尺寸,可僅靠照片還原,無法做到數據完全精準。我琢磨了幾天,終於找到突破口——我國常用紅磚的長寬是固定的,數出墻面的磚頭有多少塊,就能推斷出老屋的原始尺寸精確數據。”他説。

  在打磨環節,他每天低頭雕刻8小時,用刻刀一筆一筆摳出每一塊磚的輪廓和紋理,整整花了一週時間才完成。

  “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建立老屋與人之間的情感聯結,我自己必須先對作品全身心投入,用嚴謹的態度對待一磚一瓦。”蘆慶歡説。

  製作時,他仿佛感受到爺爺當年親手建造房屋的辛苦與憧憬,聞到兒時放學後熟悉的飯菜香味,看到晾衣繩上曬足了陽光的衣服、墻上挂着的辣椒和玉米、院子裏的菜地、院旁那棵高大的老槐樹……1個月後,他完成了這座64×64厘米的等比例微縮老家模型。

  “我把模型抱在懷裏,從工作室走回住處,感覺自己最珍貴的那部分回憶有了着落。”他説。

  蘆慶歡和他的模型作品合影(10月21日攝)。新華社發(受訪者供圖)

  路過泉城廣場時,許多人圍觀這座模型,蘆慶歡熱情地向他們介紹,讓他們拍照。“我不是一個外向、擅長言辭的人,但那天我感覺特別驕傲,想告訴每一個人,這是我家鄉的老屋。”他説,原本十幾分鐘的一段路,他走了一個多小時。

  後來,蘆慶歡把作品拍成視頻發布到網上,播放量達到千萬級別。這座北方老磚房,讓許多網民看到了自家老屋的影子,激發了鄉愁。

  自此,蘆慶歡有了更大的目標。他組建團隊、創立公司,20名員工大多是“00後”,每月能接到三四十筆訂單,其中單筆成交額最大的有20多萬元。

  “我們為客戶留住回憶的同時,客戶的故事也在滋養我們。”蘆慶歡説,有定居美國的客戶,想念山西老家的一草一木,希望還原老家的宅院;有新加坡的企業家,想還原創業之初的小作坊;有江西南昌的客戶想在庭院裏還原板凳龍表演的熱鬧景象……

  “城市化浪潮正不斷衝擊傳統記憶,我們在擁抱現代化、享受更便利生活的同時,也想為更多人留下鄉愁、記住初心。”蘆慶歡説,煙火氣繚繞的老屋記憶,珍藏在心底的舊時光,希望它的溫情和真誠能激勵更多人不斷向前。

【糾錯】 【責任編輯:焦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