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石家莊10月11日電 題:渤海之濱打造“綠色油田”——冀東油田綠色轉型觀察
新華社記者楊帆、劉桃熊
過去的這一個多月,李冬心裏一直都緊繃着。作為中國石油公司冀東油田分公司高尚堡高17集注站的項目組長,他和同事每天都要逐項檢查設備運行情況,確保2萬立方米的二氧化碳能夠持續注入深達1800米的地下。
石油生産所産生的廢氣中含有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具有“驅油”特性,通過建設集注站,將其回收並重新注入油層,可以提升原油的流動性,讓“藏”在孔隙中的原油更易開採。這樣的就地資源化利用,顯著降低了從外部採購二氧化碳的成本,也保障了生産系統的穩定運行。
10月10日,李冬(右)和同事在檢查設備運行參數。(受訪單位供圖)
記者走訪的高尚堡高17集注站,目前裝配有兩座氣液分離器及配套設備,在9月初展開了試運行工作。李冬説:“項目正式投産後,最大注氣量每天可達6萬立方米,預計每年可循環利用二氧化碳3萬餘噸。”
當前,我國能源結構朝着低碳化、多元化方向加速轉型,這也對油田綠色低碳發展提出要求。冀東油田圍繞“碳回收循環利用、節能降耗、清潔能源替代”三大方向,探索綠色融合轉型新模式。
“節能降耗是綠色低碳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是我們進行突破的一個重要領域。”冀東油田一級工程師劉磊説,“我們通過優化運行系統、推廣節能設備、落實精細管理等措施,持續深挖節能潛力。”
圖為10月10日拍攝的冀東油田陸上油田作業區一注採站(無人機照片)。(受訪單位供圖)
冀東油田陸上油田作業區持續開展地面工藝流程優化簡化,累計關停轉油站7座、計量間185座、注水站7座,停運配水間16座,減少各類管道總長323千米。通過推廣使用節能設備,各生産系統能效提升了18.5%。2024年,冀東油田陸上油田作業區節電達657萬千瓦時。
目前,冀東油田的站場負荷率顯著提升,能耗較歷史最高水平下降44.9%。
有效節能降耗之外,冀東油田還加快清潔能源替代,通過實施光熱替代、餘熱利用、單井儲罐試驗光熱替代等,實現生産過程的綠色低碳。
在冀東油田陸上作業區的第三工區,過去井場雖然採用光伏系統供電,但由於缺乏智能化電力控制手段,離網或並網供電模式無法支撐生産系統進行柔性調節,且系統無法遠程控制,整體能耗較高。2022年起,冀東油田推進應用多元微電網&&智能集控技術,解決了一系列難題。
圖為9月28日拍攝的冀東油田水上光伏發電項目(無人機照片)。(受訪單位供圖)
冀東油田陸上作業區生産建設保障中心主任劉中良介紹:“自構建‘光伏+多元微電網’體系以來,作業區先後對四個&&實施改造,裝配光伏板1495塊,年發電量超過92萬千瓦時。”此外,冀東油田通過深入推進清潔能源規模化應用,利用閒置生産&&打造了中石油最大的水面光伏發電項目,年可節煤2.82萬噸。
今年5月,冀東油田陸上作業區成為中國石油首個獲得“碳中和”認證的採油廠級單位。冀東油田陸上作業區執行董事、黨委書記馮建松説:“我們將進一步擴大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規模化應用,積極推進碳埋存與碳驅油項目實施,以數智化技術為支撐,加速向‘負碳作業區’邁進,進一步打造‘綠色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