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上&階 民生增福祉——“數讀”北京市“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成績單”-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16 09:57:14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經濟上&階 民生增福祉——“數讀”北京市“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成績單”

字體:

  北京市15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亮出“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成績單”,“以數為筆”勾勒首都高質量發展不凡歷程。

  ——往實裏走,重大戰略實施邁上新&階。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是新時代首個區域重大戰略。北京市堅定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城鄉建設用地累計減量150平方公里,退出一般製造業企業超3000家。

 工人在北京軌道交通22號線紅廟站建設現場施工作業。新華社記者張晨霖 攝

  疏解的“減法”換來經濟結構和空間布局優化的“加法”。4000余家北京來源企業在雄安新區扎根創業,北京城市副中心從有序拉開城市框架向全面提升功能品質堅定邁進,北京市級機關搬遷基本完成。

  交通“硬聯通”促進三省市往來更密、更暢。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時交通圈已基本形成。

 北京軌道交通22號線線路示意圖(北京市重大項目辦 供圖)

  北京市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劉伯正透露:“北京軌道交通22號線正加快建設,建成後從河北燕郊到北京城市副中心僅9分鐘,到北京CBD僅32分鐘。”

  産業協同“軟聯通”讓三省市共享發展機遇。北京輸出津冀技術合同成交額年均增長25%,科技成果區域轉化效率、比重持續提升。

  一幅現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設圖景躍然紙上。據統計,2024年,三省市地區生産總值增速全部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作用進一步顯現。

  ——量質齊升,北京經濟發展實現新跨越。

  北京市發展改革委主任楊秀玲&&,“北京市堅持穩中求進、系統施策。‘十四五’期間,北京地區生産總值預計將跨越5萬億台階,5年的經濟增量約為1.4萬億,相當於新增了一個海淀區的經濟總量。”

  她進一步透露,2024年,北京市人均地區生産總值達到3.2萬美元,全員勞動生産率44.4萬元/人,位居全國各省區市之首。與此同時,北京市的萬元地區生産總值能耗、水耗、碳排放等指標均處於全國最優水平。

  ——創新賦能,深化改革激發市場活力。

  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十四五”期間北京市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保持在6%左右、位居全球創新城市前列……搶抓産業變革機遇,北京市累計備案上線大模型158款、全國佔比約三成;商業航天産業培育壯大,擁有全國一半的核心研發單位、上市企業和獨角獸企業。

  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北京全面優化營商環境打造“北京服務”品牌。5年來,迭代&&營商環境改革措施1700余項,非現場監管覆蓋率近70%,2021年至2024年經營主體年均增長6.2%、總量達到268.6萬戶。

  需求是發展的動力。“潮玩、賽事、演唱會等引爆消費活力,2024年北京平均每天舉辦5場大型活動。‘十四五’前4年,總面積超500萬平方米的高水平商業設施投入運營,相當於25個西單大悅城的面積。”北京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鑫説,預計2025年北京市市場總消費將超過3萬億元。

  ——生態更優,百姓獲得感持續增強。

 清晨在北京故宮西北角樓拍攝的朝霞。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這些年最為大家稱道的變化就是空氣質量明顯改善。”楊秀玲介紹,北京用10年左右時間完成發達國家30年的治理歷程,2024年PM2.5平均濃度降至30.5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65.9%,“北京藍”日常可見。

  看交通,5年來,北京城市軌道交通新增運營里程152公里,公交與軌道50米內換乘比例提高到90%;發力精細治理,五環內和城市副中心信號燈全部聯網控制,累計提供共享停車位6萬餘個。

  再看公共服務,5年來,北京市新增中小學學位超過15萬個,提供普惠托位超過3.1萬個,適齡兒童入園率、普惠園覆蓋率均達到94%;在網上能預約所有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152家醫院線上互認181項檢驗結果、300項檢查結果。

  “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北京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曉濤&&,“十五五”期間,北京將持續強化基本民生財力保障,推動更多資金“投資於人”,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群眾百姓。(記者郭宇靖 張驍)

【糾錯】 【責任編輯:劉子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