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森正孝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內觀看自己早年拍攝的731部隊原隊員視頻。新華社記者 楊思琪 攝
新華社哈爾濱8月22日電 題:不讓血寫的事實被掩蓋——日本學者森正孝重訪731部隊舊址
新華社記者楊思琪
近日,日本靜岡大學原和平學講師、731部隊及細菌戰問題專家森正孝帶領訪問團一行20人,來到位於哈爾濱平房區的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再次踏上這片飽含血淚的土地。
他們中,有退休的歷史教師、紀錄片導演、農業工作者,還有活躍在反戰前線的市民團體成員。他們跨越山海,只為親眼見證歷史,並以行動向日本社會傳遞和平的呼聲。
步入陳列館,詳實史料、真實影像與實物,全方位揭示了日本軍國主義犯下的反人類罪行。從日本細菌戰部隊的組織架構、731部隊部隊長石井四郎的罪惡理論,到無數“馬路大”(活體實驗受害者)的慘痛遭遇,每一件展品、每一段文字都向世人控訴着真相。
“墨寫的謊説,決掩不住血寫的事實。”森正孝神情凝重,向訪問團成員介紹展陳內容時,引用了中國著名文學家魯迅的這句話。
8月20日,森正孝(左)和訪問團成員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內參觀。新華社記者 楊思琪 攝
正如展館所展示,731部隊的罪行不僅僅是活體實驗,更包括在中國多地發動的細菌戰,造成了數十萬中國無辜民眾的傷亡。
“這是我拍的(視頻)。”在陳列館內,不少回訪731部隊原隊員的視頻,都是由森正孝拍攝,其中包括731部隊運輸班原司機越定男運送“馬路大”的證言,如今成為珍貴史料。
森正孝説,他與731部隊罪證陳列館的淵源始於1985年,也就是該館成立之時。他研究731部隊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更多日本人正確面對歷史。
訪問團來到731部隊舊址核心區域,這裡曾是日軍細菌戰的指揮中樞。昔日森嚴的本部大樓依舊聳立,而其後方的四方樓——形似“口”字形的實驗樓已化為殘骸。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館長金成民説,陳列館將遺址保護視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旨在讓後人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歷史,不讓血淚的記憶被遺忘。今年恰逢建館40周年,陳列館正在積極籌備,爭取將731部隊遺址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産,並希望繼續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與支持。
這是8月20日拍攝的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內展示的人體實驗報告。新華社記者 楊思琪 攝
在隨後的座談會上,森正孝回顧了自己四十餘年來的抗爭歷程。作為一名歷史教師,他曾因堅持在課堂上講述侵略戰爭真相而被解職,但他從未退縮。他不僅走訪中國多地、採訪倖存的受害者,還冒着巨大風險,敲開日本老兵的家門,勸説他們直面鏡頭,説出當年的暴行。
森正孝坦言,自己曾收到內含刀片的恐嚇信,遭遇跟蹤和電話威脅。
訪問團成員也紛紛發言。原廣島學院中高等學校數學教師中野勝,早在2003年就曾以哈爾濱市社會科學院客座研究員的身份從事翻譯工作。他將多部中文著作翻譯成日文,為日本民眾了解731部隊罪行提供了重要窗口。
另一位來自橫濱的訪問團成員高梨晃嘉,曾是一名市議員。他十年前曾來過這裡,如今看到陳列館的新變化和新科技應用,深受觸動。從事與戰爭加害相關的展覽工作多年,他希望能將最新的史料和事實傳遞給更多人。
森正孝強調,面對戰爭時期的罪行,當今的日本政府最應該做的就是揭示歷史事實,將侵略戰爭的事實明確寫入教科書。“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青少年就無法通過學校教育了解歷史,而歷史的缺失將導致悲劇的重演。”
上海交通大學戰爭審判與世界和平研究院研究員楊彥君説,森正孝及訪問團的到來,再次證明了日本民間仍然存在着一股堅定的反戰和和平力量。這股力量不僅是中日兩國人民友好的基礎,更是維護地區乃至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石。
8月20日,參觀者在侵華日軍第七三年一部隊遺址內的“殉難者名單墻”參觀。新華社記者 楊思琪 攝
在本部大樓中心走廊一樓,3000塊長方形黑色石碑組成“殉難者名單墻”,紀念慘遭731部隊人體實驗與細菌戰的殉難者。訪問團在此獻上鮮花,表達深切緬懷。
訪問結束後,森正孝説,要讓更多日本人來到中國,親耳聆聽受害者的聲音,親眼見證歷史的遺跡,深刻認識日本侵略戰爭的殘酷,讓日本民眾的歷史認知回到正確的軌道上來,避免歷史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