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4月26日電 題:山東:數智賦能讓就業服務實現“量身定制”
新華社記者邵魯文
“我今年42歲,碩士學歷,會計專業,希望找一個月薪4000元至6000元的工作。”近日,在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舉辦的招聘會現場,趙女士來到AI就業指導專區,向工作人員説出崗位需求。
隨着信息錄入“DeepSeek+職業指導”&&,不到1分鐘,市南區所有匹配的崗位信息全部顯示在電腦屏幕上。
近年來,隨着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快速發展,以數字化、智能化賦能就業服務的探索不斷涌現。今年,山東啟動“數智就業”服務區建設,首批選取30家單位進行試點,將數智技術融入就業服務。
專業適配崗位不清晰、海量招聘信息篩選難等問題,是不少求職者面臨的“痛點”。而隨着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在山東各地就業服務領域應用,這些難題正逐步化解。
青島市市南區人社部門工作人員指導求職者利用“DeepSeek+職業指導”&&精準篩選崗位並提供就業指導。(受訪單位供圖)
在青島市市南區零工之家,越來越多的求職者將年齡、學歷、技能水平、求職偏好等信息錄入“DeepSeek+職業指導”&&,生成個性化的職業指導建議報告。
“我們把市南區就業崗位庫、政策庫、培訓庫等數據導入人工智能大模型中,讓AI成為能提供精準就業建議和崗位信息的‘就業指導師’。”市南區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人力資源配置科科長王杞釅説,除了高效、精準匹配就業崗位外,人工智能大模型還可以根據求職者的專業背景,提供職業方向規劃、技能提升建議等信息。
對大多數求職者而言,簡歷是叩開用人單位大門的“敲門磚”,但不少簡歷沒有充分凸顯求職者的特點和優勢。數智技術應用於就業服務,有效解決了這一問題。
進入“威海市就業服務&&”網頁,位於頁面右側的“簡歷助手”圖標十分醒目。將簡歷信息複製至對話框並上傳,幾秒後即可完成簡歷優化。“‘簡歷助手’提示我將‘工作經歷’分模塊進行描述,便於招聘單位快速定位核心內容。”在使用“簡歷助手”之後,當地求職者王力説,優化過的簡歷讓他求職更有底氣。
用人單位也開始將數智技術應用於簡歷篩選。“以前我們需要按投遞順序,逐份查看簡歷,十分鐘都不一定能找到一份合適的。現在有了簡歷智能篩選功能,系統會按照崗位匹配度給簡歷打分排序。”威海華普億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招聘專員劉紅説,如今,簡歷匹配所需的時間可以“按秒計算”。
在最關鍵的求職面試環節,山東也在探索如何幫助求職者適應面試節奏、提升面試能力。記者在山東多所高校看到,“虛擬面試官”正幫助畢業生們更好評估自身綜合能力和發展潛力。
在山東一所高校,學生正在“AI面試模擬賦能艙”中進行面試訓練。新華社記者邵魯文 攝
近日,在魯東大學大學生就業創業賦能中心,2025屆畢業生畢嘯飛進入“AI面試模擬賦能艙”,電腦上的“虛擬面試官”根據他的簡歷信息和所選職業方向,自動生成4個面試問題,並運用視頻分析、語音識別、語義理解等技術,對他的作答情況生成面試建議報告。
“雖然是虛擬提問,但封閉安靜的環境和真實的面試氛圍很相似。”畢嘯飛告訴記者,當被問到“你從事這一職業的優勢與劣勢”時,他突然不知怎樣作答。系統捕捉到這次“卡頓”,並在分析報告中提示:“回答磕絆説明對該問題思考不深,需要進一步提煉總結。”
“在總結試點經驗基礎上,我們爭取用3年左右時間,推動‘數智就業’服務區覆蓋全省多數就業服務場所,構建全省線上場景服務與線下實景體驗深度融合互動、數智賦能的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衣軍強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