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全媒+丨內蒙古防沙治沙逐漸告別“人海戰術”-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6/16 19:07:51
來源:新華網

新華全媒+丨內蒙古防沙治沙逐漸告別“人海戰術”

字體:

  新華社呼和浩特6月16日電 題:內蒙古防沙治沙逐漸告別“人海戰術”

  新華社記者李雲平

  在地處庫布其沙漠腹地的鄂爾多斯市杭錦旗防沙治沙項目區,5&牽引播種機在沙地裏往來穿梭,挖溝、栽檸條、掩土等作業一氣呵成。

  牽引播種機在杭錦旗防沙治沙項目區種檸條。新華社記者李雲平 攝

  杭錦旗林草局副局長李樹鵬説:“過去,我們肩扛手抬檸條進沙漠,採用人工挖溝的方式種檸條,每人1天最多能種500株。現在,我們利用鉤機、播種機等機械種植,1&車1天能種2.2萬株,大大提高了造林效率。”

  杭錦旗位於黃河“幾字彎”南岸,庫布其沙漠佔全旗面積的52.2%,防沙治沙任務艱巨。今年,杭錦旗開工建設庫布其沙漠北緣188公里防沙護河鎖邊林帶等項目,利用固沙機、沙障鋪設機等防沙治沙。

  在烏蘭布和沙漠東緣的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後旗西補隆林業管護中心,4&裝有履帶的壓制沙障機在沙地上作業,壓沙機前進一米,直徑80厘米的大齒輪就會將鋪在沙地上的稻草、秸稈精準“植”入沙地裏,“編織”成一條條金黃色的沙障。管護中心主任杜永軍説:“過去扎草方格和種苗一直依靠人工,效率很低。今年我們引進40多&機械裝備壓制沙障、栽植梭梭,作業速度比以前純人工提高了3倍多。”

  烏拉特後旗西補隆林業管護中心職工駕駛機械鋪設壓沙障。新華社記者李雲平 攝

  烏拉特後旗既是我國北方防沙治沙重點區域,也是陰山北麓國家級生態功能區。去年以來,烏拉特後旗加快實施陰山北麓生態綜合治理工程,採取機械造林、封育飛播等措施,進一步提升治沙效果。烏拉特後旗林草局局長陳玉雲説:“烏拉特後旗沙化土地面積2065萬餘畝,已治理的面積僅有459萬餘畝,治理任務重、難度大,‘人海戰術’難以滿足防沙治沙需求。現在,我們利用機械進行壓沙,不僅速度快多了,稻草紮下去的深度也能統一達到15厘米,抗風固沙能力更強。”

  內蒙古是全國治理荒漠化的主戰場、防禦沙塵暴的主防線。“三北”工程攻堅戰包括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科爾沁、渾善達克沙地殲滅戰,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阻擊戰三大標誌性戰役,其中60%以上的工作量在內蒙古。

  據內蒙古林草局副局長陳永泉介紹,按照防沙治沙工作需求,內蒙古陸續研發和引進、推廣使用壓制沙障機、灌草種子噴播一體機等適用範圍廣、工作效率高的防沙治沙機械裝備,治沙方式已由過去的“人海戰術”向現在的“機械會戰”轉變,有效提升生態工程質量和效率。

【糾錯】 【責任編輯:焦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