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京6月7日電 題:向深地進軍 地下實驗室孕育未來大産業
新華社記者張泉、沈汝發、孫好
如何更高效環保地利用地下資源?能否將超算中心部署在深地空間?在江蘇徐州臥牛山下,有這樣一座實驗室,專注於深地科學與工程研究,不斷拓展着我們對深地奧秘的認知。
這就是2021年掛牌成立的深地科學與工程雲龍湖實驗室。沿着寬大的山體隧道走進實驗室,這個巨大的地下空間裏一派繁忙景象,一台&&型科學儀器正平穩運行,科研人員緊盯電腦屏幕,監測儀器運行、分析實驗數據。
6月5日,研究人員在位於江蘇徐州的深地科學與工程雲龍湖實驗室處理數據。新華社記者 柳文惠 攝
“儘管人類生活在大地上,但我們對腳下的世界尤其是深地空間知之甚少。”深地科學與工程雲龍湖實驗室主任李曉昭説,地下物質成分複雜,結構多樣,“透視”難度大,人類目前對深地的認知甚至比深空、深海更少。
“地下蘊藏着豐富的資源,除了已知的石油、天然氣、頁巖氣、頁巖油等外,還有很多未知的資源。地下空間本身也具有很大的研究和應用價值。”李曉昭説,深地資源、深地空間的高效利用,地下空間高端裝備研發,地震等地質災害的監測預防等,都需要深地科學與工程技術的支撐。目前,全球多個國家都在加緊開展相關研究。
這是6月5日在江蘇徐州深地科學與工程雲龍湖實驗室拍攝的瞬變電磁線圈。新華社記者 柳文惠 攝
據介紹,深地科學與工程雲龍湖實驗室依託中國礦業大學、徐工集團等單位建設,形成了深地能源資源開發、深地空間智能構建、深地空間物質封儲、深地空間安全防護研究四個科研體系,目前已申請發明專利26項,主編和參編標準4項,發表高水平論文22篇。
這是6月5日在江蘇徐州深地科學與工程雲龍湖實驗室拍攝的控制&和設備櫃。新華社記者 柳文惠 攝
“我們還組織科研人員走出‘象牙塔’,積極助力相關産業發展。”李曉昭説,實驗室與徐州地鐵集團合作,開發出了缺陷檢測儀、高速雙向隨鑽通信裝備等一批新型智能裝備,還持續與中國鐵建、中煤集團等開展技術合作交流,助力推進相關研發工作。
“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只有不斷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才能為産業升級注入不竭動力,並不斷開拓新賽道、新領域,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江蘇省經濟和信息化研究院副院長陳英武説。
這是6月5日在江蘇徐州拍攝的深地科學與工程雲龍湖實驗室外景。新華社記者 柳文惠 攝
李曉昭説,未來,實驗室將持續攻關深地前瞻技術,加快深地空間精細探測、智能建造等關鍵産業化技術研究,加快深地空間儲氣、儲熱、儲油、儲廢、儲能等關鍵技術攻關,推動深地未來産業發展。
“在深地空間部署超算中心、工業生産設施,便利使用地下能源,同時高效散熱;工業和生活廢棄物通過管道直接送入深地空間,高效轉化再利用或安全儲存……隨着深地科學與工程的不斷進步,這些場景都有望在未來成為現實。”李曉昭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