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節令丨小滿:小得盈滿勝萬全-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5/20 11:53:10
來源:新華社

詩意節令丨小滿:小得盈滿勝萬全

字體:

  枇杷黃後楊梅紫,正是農家小滿天。

  櫻桃紅了,芭蕉綠了;風吹麥浪,蝶戲紗窗……光陰不疾不徐,夏天就這樣一點點豐腴起來。每年西曆5月20日至22日,太陽到達黃經60度,人們迎來節氣——小滿。

  又到風吹麥浪時。新華社發(吳思穎作)

  小滿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八個節氣,也是夏季第二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記載:“四月中,小滿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滿。”此處四月是指陰歷四月,這時北方地區的小麥等夏熟作物正籽粒灌漿飽滿、將熟未熟,所以叫小滿。

  南方地區的農諺,賦予小滿以更豐富的內涵,如“小滿不滿,幹斷田坎”“小滿小滿,江河漸滿”,還有“小滿不滿,芒種不管”等,用來形容雨水盈缺。小滿時節,南方地區雨量開始逐漸增加,降水變得頻繁,只有田裏蓄滿水,到芒種時才能栽插水稻。

  無論哪種解讀,都與農事有關。古代文人愛寫小滿,留下無數詩詞佳句,其中不乏描繪這一節氣的美麗與農事繁忙的作品。

  宋代歐陽修曾以“小滿”為題作詩曰:“夜鶯啼綠柳,皓月醒長空。最愛壟頭麥,迎風笑落紅。”

  大意是,在小滿時,夜鶯在茂盛的綠柳枝頭聲聲啼鳴,明月照亮了萬里長空。我最喜歡觀看這個時節田壟間的麥子了,在初夏的風中輕輕搖曳笑看那滿地落花。熏風徐來,麥浪翻滾,落紅滿地,歐陽修寥寥幾筆,寫盡小滿時鄉間美景,令人心醉。

枇杷樹下話豐收。新華社發(朱慧卿作)

  明代書畫家、篆刻家文彭曾作《四月》一詩,字裏行間涌動著江南田園生活的煙火韻味,讀來雅趣橫生。詩曰:“我愛江南小滿天,鰣魚初上帶冰鮮。一聲戴勝蠶眠後,插遍新秧綠滿田。”

  古往今來,無數詩人用筆墨訴説對小滿的喜愛,除了萬物欣欣向榮的景致,更愛“小滿”二字的意境和內涵。二十四節氣名稱中,一般是小和大相對,比如小暑與大暑、小雪與大雪、小寒與大寒,唯有小滿“別具一格”,其後是芒種,沒有大滿,此為何哉?

  華東師范大學民俗學研究所教授田兆元説,小滿的命名體現了哲學智慧。滿則溢、盈則虧,自然之道;物極必反,因此滿招損,謙受益。小滿,不疾不徐,雖為節氣,亦是人生。于生活而言,小滿是知足,也是期待。

  江南地區有悠久的栽桑養蠶傳統。相傳小滿為蠶神誕辰,江浙一帶在小滿時節有個“祈蠶節”。民間還有“春蠶不吃小滿葉”之説。小滿之後,蠶寶寶開始吐絲結繭,蠶農就要開始忙著用紡車繅絲了。“養得一季蠶,可抵半年糧”。“此時,蠶農希望衣食無憂、蠶絲豐收,對生活充滿了期待,也是一種‘小得盈滿’。”田兆元説。

小滿嘗苦菜。新華社發(德德德作)

  小滿時節,要適當吃點“苦頭”。古人認為“苦”可以清熱涼血祛濕。在炎熱潮濕的夏季吃“苦”,不僅開胃,還會讓人身心舒暢。小滿節氣應季食物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苦菜,在“小滿三候”中,正有“一候苦菜秀”之説。

  初夏,枝頭挂滿金燦燦的枇杷、紅紫相間的桑葚,田野間麥浪隨風起伏、秧苗碧綠,到處生機盎然、溫婉明凈。吃點“苦頭”,懷揣希望,從容不迫,這便是人間最美好的時節。(記者楊金志、郭慕清)

【糾錯】 【責任編輯:焦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