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恐”理工男變身金牌講解員,怎麼做到的?-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5/12 08:01:03
來源:新華網

“社恐”理工男變身金牌講解員,怎麼做到的?

字體:

  新華社鄭州5月11日電(記者劉振坤 高松齡)“你們看我身後的這尊造像……”伊河畔,佛窟下,龍門石窟景區的講解員馬丁正在為遊客介紹賓陽北洞的石窟造像。

  今年38歲的馬丁,是土生土長的洛陽人,盡管畢業于數學與電腦專業,但是對文史情有獨鐘。2010年大學畢業後,他便考入龍門石窟景區成為一名講解員,從此他與龍門結緣,一幹就是14年。

  5月7日,馬丁在龍門石窟景區給遊客講解。新華社記者高松齡 攝

  四月底,一場直播活動走進龍門石窟,作為陪同講解員,馬丁化身龍門推介大使,專業知識持續輸出,高能金句説來就來,“講解員太棒了!”“河南臥虎藏龍,洛陽人才輩出”“為講解老師點讚”……直播間裏,馬丁深厚的知識儲備和幽默的講解風格獲得網友連連稱讚。

  “那天工作很忙,直播結束後便立馬趕去了另一場講解。”馬丁説,直播結束的當天,朋友們提醒他去看抖音賬號,他發現粉絲量從三百一下變成了三萬。記者採訪時,“龍門馬丁”的賬號粉絲已突破7萬。

  剛入行的時候,馬丁遇到了不小的挑戰。首先是發音問題,“作為一名講解員,我的聲音比較尖銳,不夠悅耳。”經過一段時間的專業發聲訓練,他逐漸掌握了胸腔共鳴的技巧,“現在我屬于男低音,語速也更平緩,讓遊客聽著親切些。”

  技巧可以通過練習掌握,知識卻需要一點一點積累。為了讓講解更專業,馬丁開始讀歷史、查文獻、背詩詞,《中國佛教史》《白居易資料新編》都是他的“枕邊書”。

  在馬丁的手機相冊裏,有一個名稱為“工作用”的文件夾,裏面存儲著從2011年至今,他四處搜集到的歷史照片。“有些珍貴的畫面在石窟裏已經看不到了,在講解過程中通過照片向遊客展示,這樣更直觀易懂。”馬丁説。

  自2010年以來,馬丁在龍門石窟景區講解超過1萬趟,在旅遊旺季,一天便要環山講解近10趟。

  圖為馬丁手機相冊裏的“工作用”文件夾。新華社記者高松齡 攝

  目前,馬丁除了完成講解工作,還承擔著十多個講解員的培訓任務。在培訓中,他不僅注重講解技巧,更樂于給學員分享自己的經驗,比如如何搜尋資料、重點讀哪些書、如何解決棘手問題等。

  “‘講’是工作方式,‘解’是工作目的。”馬丁説,講解員的職責是在歷史和遊客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面對不同年齡和文化水準的遊客群體,我們靈活調整講解內容,盡量做到‘因人施講’,積極與遊客互動,鼓勵他們表達觀點。”

 5月7日,馬丁在講解過程中通過手機展示相關內容。新華社記者高松齡 攝

  “這份工作也讓我變得敢説話。”他説,一個“社恐”當起了講解員,還是跨專業的講解員,一開始他連説話都不敢直視別人的眼睛。通過不斷學習,他開始在講解員比賽中獲得名次,也收獲了不少遊客的肯定,這讓他有了信心,也更加健談。

  在龍門石窟景區工作的這些年裏,馬丁接待了上萬批次遊客,“講得深,解得透,接地氣”是遊客們對他的稱讚。

  “離開龍門,我啥也不是。”馬丁説,洛陽有古老厚重的歷史,近幾年,越來越多的遊客不再滿足“看熱鬧”,而是想了解風景背後的歷史和文化,“不少遊客還會在聽講解時進行很專業的提問,能看出他們是提前做過功課的,這讓我們很欣慰,也讓我們的講解難度陡然增加。”

  5月7日,馬丁在白園錄制視頻素材。新華社記者高松齡 攝

  對于未來,他充滿期待:“除了繼續做好本職工作,我也想趁這次機會,讓自己有一個新的突破,通過短視頻平臺,把龍門石窟、洛陽文化講給更多人聽。”

  編輯:郭興

【糾錯】 【責任編輯:成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