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直通車丨謹防“速瘦”“躺瘦”風險——透視“減肥陷阱”-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5/11 21:37:00
來源:新華網

民生直通車丨謹防“速瘦”“躺瘦”風險——透視“減肥陷阱”

字體:

  新華社北京5月11日電  題:謹防“速瘦”“躺瘦”風險——透視“減肥陷阱”

  新華社記者顧天成、林苗苗、李恒

  5月11日是中國醫師協會倡導設立的“中國肥胖日”,旨在呼吁公眾科學減重、健康生活。

  減肥“神藥”無資質,“減肥營”良莠不齊,“小作坊”吸脂手術致死致殘……近年來,減肥相關産品與服務形成巨大市場,也伴生出不少亂象。有哪些陷阱需要規避、治理?怎樣科學減重?

  “減肥大軍”遭遇“減肥陷阱”

  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數據顯示,當前我國18歲及以上居民肥胖率達16.4%。“肥胖是糖尿病、高血壓等數十種疾病的高危因素。”北京醫院普通外科減重團隊主任醫師曹祥龍表示,“外在形象”和“內在健康”是大家加入“減肥大軍”的主要原因。

  “我參加的堪稱‘奪命’減肥營。”江西南昌市民張先生説,2023年11月,他通過網絡廣告參加了一家健身訓練營,遭遇的卻是嚴重“圖文不符”的硬體環境和當起“甩手掌櫃”的教練。

  “低血糖學員暈倒後,工作人員翹著二郎腿,完全不關心學員健康狀況。”張先生説,無論學員的身體條件和運動基礎如何,教練都會讓大家每天訓練數個小時,缺乏必要的健康監測和指導。

  一批類似“減肥營”良莠不齊,有的缺乏培訓資質和營業執照,有的後續增加隱形收費、亂收費,有的夥食品質與食品安全堪憂……

  除此之外,針對一些人急于“求瘦”“躺瘦”的心態,市面上還出現了五花八門的減肥産品,隱患叢生。

  早就被我國禁止使用的西布曲明,有導致心血管疾病的嚴重風險,但屢禁不止。山東省市場監管局近日公布的2024年首批民生領域典型查辦案件中,就有一批涉嫌生産銷售非法添加違禁藥品西布曲明的減肥産品,涉案貨值520余萬元,銷售人員遍及六個省市。

  一些“網紅”以記錄減肥之名,行推薦帶貨之實,而這些“網紅神藥”可能並無資質。還有一些美容整形“小作坊”,違規施行吸脂術、神經阻斷術等,導致出現患者傷殘甚至死亡事件。

  治理瞄準“關鍵點” 消費者及時辨別風險“套路”

  面對減肥“生意經”亂象,如何治理?中國消費者協會政策研究部主任皮小林認為,當前我國減肥産品及服務市場需求大,橫跨食品、藥物、衛生與體教等多個行業,治理減肥市場亂象需瞄準關鍵點,包括加強網絡平臺內部監管、執法監督直擊要害等。

  “比如,可將相關‘産品推薦’定性為廣告,進行顯著提醒。再如,有些産品明確屬于藥品,部分減肥方式帶有診療性質,若涉及非法銷售、非法行醫,建議依照相關法律法規從嚴處理。”皮小林説。

  北京嘉濰律師事務所律師趙佔領表示,對于減肥訓練營及一些美容院開展的減肥瘦身服務,合同承諾的內容如不能兌現,則構成合同違約。但在實踐中,很多商家並不會將宣傳承諾在書面合同中進行明確約定,消費者如果也沒有及時保留證據,會導致維權難度較大。

  除了加強監管執法,消費者也要提高健康素養和辨別能力。

  趙佔領提示,消費者應做到“三要”來規避風險,包括要簽訂服務合同、看清協議條款,特別是涉及減重效果的內容和商家免責條款;要慎防“低價套路”,注意選擇正規的渠道和平臺;要了解産品類型,區分藥品、保健食品和普通食品,注意查看商家所售産品的相關批文批號。

  杜絕減肥藥物手術等超適應證濫用

  除了傳統減肥手段,近期,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類藥物在減重方面的應用備受關注。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醫師陳偉介紹,其所在科室門診每年接診減重治療患者近2萬人次,“其中有不少人為了減肥,在沒有醫生指導的情況下,超適應證使用處方藥。”

  陳偉表示,肥胖本身是一種慢性疾病,需要通過營養、運動、治療實現綜合幹預,單純通過藥物實現“躺瘦”存在極大風險。

  如何看待“用藥減肥”?北京友誼醫院普外中心減重與代謝外科主任醫師張鵬介紹,這類藥物都是處方藥,意味著用藥前需由專業醫生進行檢查評估。專門用于減肥的受體激動劑類藥物目前在我國獲批的有兩款,其他正進行臨床試驗、並未正式上市的,需杜絕自行從網絡渠道購買、注射。

  如何看待“手術減重”?張鵬表示,對于中、重度和極重度肥胖症病人,以及已經合並肥胖引起的代謝異常的肥胖症病人,可以考慮手術治療。除了能有效減重以外,還有助于緩解代謝疾病,但要到正規醫療機構尋找專科醫生進行治療。

  “從根源避免減肥‘亂象’,引導公眾尋求專業幫助,擴大高品質、規范化診療資源供給很重要。”張鵬説,我國部分大型醫院已建立肥胖症相關診治中心,對于中、重度肥胖症進行多學科聯合治療。應不斷規范和完善監管制度,杜絕違規肥胖醫學診療。

【糾錯】 【責任編輯:趙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