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律動|完整社區的“繡花功夫”-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5/04 13:19:19
來源:新華網

雄安律動|完整社區的“繡花功夫”

字體:

  新華社石家莊5月4日電(記者王美祺、張濤、張碩)完整社區看雄安,回遷群眾展笑顏。作為河北雄安新區唯一入選全國“完整社區建設試點”的社區,賢溪社區用“繡花功夫”讓心向往之的美好生活逐步變為現實。不少居民説,凡是能想到的社區服務功能,這裏幾乎都能找到。

  賢溪社區所在的容西片區,重點安置容城縣、安新縣的回遷群眾。2023年7月,住房城鄉建設部等7個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印發完整社區建設試點名單的通知》,賢溪社區位列其中。目前,賢溪社區已對教育、衛生、養老、文化、體育、健身、就業、商超以及智慧社區平臺等基礎設施進行了完善。

  佔地約190平方米的“XIN空間”是賢溪社區在京津冀三家省級圖書館支援下打造的社區公益圖書館,與雲溪小學僅隔一條馬路,館藏圖書約1.8萬冊。低齡兒童可以在“一米高”的小桔燈繪本館自由取閱圖書,青少年能沐浴著落地窗前的陽光暢遊文學之海,成年讀者可在寬敞明亮的自習區學習辦公。

  賢溪社區公益圖書館,“一米高”小桔燈繪本館(2024年4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美祺 攝

  “五一”假期前,記者走訪“XIN空間”時,見到一個小男孩正手捧書本坐在椅子上,小臉紅撲撲的,不停喘著氣。“沒事,就是跑得急了。”他靦腆地笑著説,“我從西校門一路跑過來的,想多看會兒書。我每天放學都過來。”今年9歲的李沂澤是雲溪小學三年級的一名學生。

  今年2月26日正式揭牌運營後,“XIN空間”便深受歡迎。李沂澤的母親王女士告訴記者,“原先在村裏居住時,沒有這樣的條件,要找圖書館只能到容城縣城,孩子不能自己去,大人又沒時間。現在孩子們可以自己去看書,又可以自己上下學。”

  雄安新區容西片區雲溪小學的學生在操場上做操(2023年3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據賢溪社區負責人習楊介紹,容西片區有一條慢行生活步道,總長度約為7公里,其中有1公里左右位于賢溪社區。該步道圍繞學校而建,為兒童提供了安全有趣的步行空間,降低了孩子上下學的交通風險,同時還串聯起住宅、公園及各類社區活動中心,為老年人創造了無障礙的適老空間。

  完整社區建設要求中強調,要打造“15分鐘生活圈”,使居民通過短時間步行可達各類生活服務設施,特別是讓步行能力有限的老年人和兒童在5至10分鐘步行范圍內獲得日常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務。

  午後陽光正好,容西第一養老驛站的樓道裏,幾個先到的老人相互問候。他們手拎帆布包、頭戴遮陽帽,背著手聊天,等待下午一點半驛站開門。

  老人們一進門,便涌向各個活動室。下棋、打牌、唱歌、跳舞、寫書法、打臺球、打乒乓球……屋子裏人聲鼎沸,笑聲不斷。

  容西第一養老驛站,老年人正在打臺球(2024年4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美祺 攝

  63歲的舞蹈愛好者劉二芳,家住賢溪社區溪美苑小區。她説,自己從家騎車只需要3分鐘就可到達養老驛站。“每天下午都來,可開心了,交到了好多新朋友。我們都跟上班兒似的,一天不落地來。”説到這兒,劉二芳不禁笑了起來。

  “我只跳一個半小時,然後去接孫子放學,有的人跳完了舞再唱會兒歌。”劉二芳説,她5歲的小孫子在祥輝幼兒園上學,幼兒園距養老驛站只有100多米。

  “每天至少有100位老人來驛站休閒娛樂,大家還經常搞集體活動,唱歌跳舞、相聲小品,都是老人們自己編排的一些節目。從前靠在大樹下乘涼打發時間的農村老人,如今享受到了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容西第一養老驛站站長李家成説。

  與此同時,賢溪社區堅持醫養結合。賢溪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緊鄰養老驛站,兩棟樓由連廊相接。在養老驛站活動的老年人可輕松抵達衛生服務中心,看病、取藥、體檢,都很容易。醫生也隨時可以到驛站出義診、辦講座,或為老年人進行心理疏導。

  劉二芳的老伴得腦血栓快三年了,她每個月都要到醫院開藥。“現在跳完舞下樓就能順便把藥捎回家,方便得很。”劉二芳説。

  此外,老年人的一日三餐也將更加方便。習楊説,社區食堂是今年的重點建設項目,計劃于年底開業,位置就在養老驛站一層。社區食堂將為60歲以上老年人提供不同程度的優惠就餐服務,讓老年人吃上放心飯、暖心飯。

  養老驛站不遠處,還坐落著容西就業服務中心。去年,該中心一對一推薦崗位次數在2000次以上,為容西片區800多名居民解決了就業問題。

  賢溪社區24小時服務的社區暖心驛站外景。新華社發

  在賢溪社區,各行各業的服務人員也能享受到周到服務。這裏的“暖心驛站”累計服務3.5萬人次,給外賣員、快遞員、保潔員和網約車司機提供了一處“冷可取暖、熱可納涼、渴可喝水、累可歇腳”的地方。

  賢溪社區是雄安新區從細微之處入手完善社區生活的一個縮影。據悉,雄安新區容東、容西、雄東三個居住片區已有12萬群眾喜遷新居,人們想要的美好生活變得可見可感。

【糾錯】 【責任編輯:邱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