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明月順水流”——廣西漓江流域生態保護見聞-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4/26 15:29:28
來源:新華網

“我看明月順水流”——廣西漓江流域生態保護見聞

字體:

  新華社南寧4月26日電 題:“我看明月順水流”——廣西漓江流域生態保護見聞

  新華社記者李歡、梁舜

  電影《劉三姐》中唱道:“人看明月當頭挂,我看明月順水流……”4月的漓江正如歌中所唱,江畔的鳳尾竹迎風搖曳,月影映照在江水中,隨波晃動。

  漓江發源于廣西桂林市興安縣華江瑤族鄉的貓兒山,為民眾生活、旅遊觀光提供了穩定豐富的水資源,漓江生態保護的圖景由此展開。

  4月的貓兒山,一場大雨過後,薄霧彌漫山間。天還未亮,貓兒山派出所所長鄭永明就帶領3名民警和輔警,一同踏上巡山路,來回至少需10小時。

  在過去的16年裏,這樣的長線巡邏鄭永明每個月要帶同事進行一兩次,短線巡邏則是幾乎每天進行。

  派出所管理區域為廣西貓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民警們的主要任務是防止村民和遊客擅闖保護區以及防火防盜獵、觀察記錄動植物生長情況等。他們跟山水草木打交道的時間佔全年的三分之二以上,一年下來要走上萬公里。

貓兒山派出所的民警正在山中巡邏。新華社記者李歡 攝

  巡山路不好走,“夏天回來,有時一掀開褲管,腿上全是螞蟥。”鄭永明説,桂林有大概350萬人喝漓江水,他們擔負著源頭保護工作,一切辛苦都值得。

  經過40多年的建設,貓兒山保護區共設立了13個管護站點。目前,貓兒山的森林覆蓋率達98.03%、動植物物種達6672種、水質達I類標準。

  “源頭環境穩定才能保證生態係統穩定,從而更好地發揮生態功能,比如水源涵養、水土保持等,這對漓江的生態安全至關重要。”廣西植物研究所二級研究員李先琨説。

  漓江上游段流至桂林興安縣,匯入古運河靈渠後,始稱漓江。漓江水穿縣城而過,秀美的江邊成為散步休閒的好去處。70歲的堯美華家住附近,經常帶孫子來逛逛。她説:“前幾年還有電魚、放地籠捕魚的人,現在沒啦,水質也好很多。”

  近年來,興安縣推進上桂峽水庫擴容工程,治理沿岸“小散亂”的礦粉企業,推動周邊村屯改廁、改廚、改圈,截斷沿岸鄉村生活和農業的污染源。如今的靈渠,國家考核斷面水質長期保持地表水Ⅱ類水質標準,優良率達到100%。

  江水一路往南,流經桂林市陽朔縣。記者看到,這裏山光水色,一步一景,遊人如織。不少遊客還舉著20元人民幣,對照上面的背景圖與山水合影。

  燃油排筏曾在陽朔縣漓江景區佔主導地位,不僅排放油污污染水質,也會産生噪音對兩岸、水底的動物造成影響。陽朔縣漓江景區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金峰告訴記者,去年漓江景區純電動力遊覽排筏正式投入運營,在環境保護、遊客體驗提升上成效明顯。

陽朔縣漓江景區的工作人員乘著保潔排筏正在清理水道。新華社記者李歡 攝

  景區的筏工廖雪林從小在江邊長大,“之前景區江段出現過垃圾堆積等情況,如今景區更新了清潔能源排筏,配備了保潔排筏等,使江水更清了。”36歲的他説,“這是祖祖輩輩留下的寶地,我們必將永遠珍惜。”

  如何將生態保護轉化為生態紅利是生態保護的民生指向。陽朔縣建立起生態補償機制,每年以漓江、遇龍河景區收入的10%作為沿江村民的生態補償費,惠及兩岸群眾7萬余人。

陽朔縣漓江景區內,遊客乘坐竹筏遊覽漓江風光。新華社記者李歡 攝

  近年來,桂林市大力實施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等重大項目30多個,對漓江的10條支流進行截污集中治理,督促沿岸所有鄉鎮都建立污水處理設施。與此同時,積極開展“治亂、治水、治景”專項整治行動,使得漓江的水質和生態環境得到顯著改善,漓江幹流水質穩定保持在地表水Ⅱ類標準。

  漓江流域是我國南方生態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山水的一張靚麗名片。一江春水奔流不息,持續訴説著寫在綠水青山間的故事。

【糾錯】 【責任編輯: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