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海口2月16日電 題:海南:喜慶年魚“翻騰”春節消費市場
新華社記者羅江、黎多江
新春佳節,魚是飯桌上頗受歡迎的一道佳肴,寓意“年年有餘”。在海南島內以及全國一線城市的一些餐館裏,通體呈喜慶紅色、肉質嫩滑的東星斑成為宴席頭牌菜。隨着養殖技術不斷進步、養殖規模穩步擴大,東星斑加快“游向”千家萬戶。
春節前至今,萬寧林蘭水産養殖有限公司每天有5000斤到10000斤東星斑出塘,供應海南島內以及全國各一線城市市場。記者在該公司工廠化養殖車間看到,這裡配備了循環水處理和養殖系統,可實現自動補水、自動排污、自動恒溫。
萬寧林蘭水産養殖有限公司工作人員為東星斑投食。新華社記者黎多江 攝
“養殖水體的溫度、鹽度、溶氧度等可以精準監測和調控,為魚群創造舒適的生存環境。”該公司總經理吳山説,公司東星斑存欄量20萬尾,出塘價約130元每斤,常年供不應求,春節期間需求更加旺盛。
就在10多年前,東星斑還只能靠捕撈獲得。如今,東星斑不僅實現規模化養殖,還紛紛“搬進”房子裏。在萬寧市鹽墩村,海南萬諾水産科技有限公司養殖基地裏,屋頂設置的藍光、紅光最大程度模擬海底光照環境,只為將東星斑養出玫瑰般的紅色。給東星斑喂食的生物餌料富含蝦青素,幫助魚群擁有良好的體質。
海南萬諾水産科技有限公司養殖的東星斑。新華社記者黎多江 攝
“工廠化養殖是大勢所趨。”該公司負責人、萬寧市海洋漁業協會會長葉慧強説,工廠化養殖環境精準可控,東星斑畝産值能提升8到10倍,生産方式更加生態、綠色、可持續。
2023年,海南東星斑産量超過1.5萬噸,5年間翻了一番。海南養殖總産量約佔全國95%以上,年産值約25億元到30億元。除供應島內市場,主要銷往廣東、福建、浙江、江蘇、上海、北京6個省市。養殖産量穩步提升、市場版圖逐步擴張,科技創新正持續賦能産業高質量發展。
“養好東星斑,讓‘這條魚’加快‘游向’消費端,關鍵在於育出好種苗。”海南省石斑魚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陳傅曉介紹説,科研人員經過多年研究突破並不斷完善東星斑人工繁育技術,並加強生物餌料、養殖環境等方面的研究,為産業持續發展奠定了技術基礎。
2023年,海南東星斑種魚保有量在全國佔比95%以上,魚卵年産量全國市場佔有率達90%以上,南繁“早春”魚苗年産量全國市場佔有率100%。春節期間是東星斑魚苗孵化的關鍵時期,萬寧林蘭水産養殖公司依然忙碌不停,該公司正在打造東星斑苗種繁育基地,建成後每年可繁育優質東星斑種苗3000萬尾,年産值可達3.5億元。
該公司還與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松林團隊合作,8名科研人員常駐基地開展研究。圍繞石斑魚産業中病害頻發、缺乏抗病良種的問題,雙方合作開展東星斑抗病高産良種選育。
在實驗室裏,科研人員展示了採用超低溫液氮技術冷凍保存的東星斑受精卵,保存期限可達10年以上。基地從多地海域收集不同的東星斑親魚9000尾,為親魚植入個體識別芯片,並開展DNA基因檢測,為篩選培育優良品種奠定基礎。
在萬寧林蘭水産養殖公司的實驗室,科研人員查看冷凍保存的東星斑受精卵。新華社記者黎多江 攝
廣闊市場呼喚産業鏈變革。春節期間,葉慧強頻繁接到訂貨電話,採購商紛紛為各地高檔餐廳採購東星斑。東星斑産量穩步提升,他還希望這條魚能夠開拓“家庭消費場景”。他認為,隨着産品形態向預製菜、深加工拓展,東星斑産業將迎來較快增速。“借助活體速凍、鎖鮮包裝等技術降低儲存、運輸成本,東星斑將‘游向’更遠的客戶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