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至21日,2025世界計算大會在長沙舉行。20日上午大會開幕式發布的2026全球計算十大發展趨勢顯示,明年全球算力成本將呈現“高絕對支出”與“低相對成本”並存的格局,具有“成本雙軌化”的鮮明特徵。
在大會現場,昇騰384超節點系統、超智融合算力集群、人形機器人、智能網聯汽車、腦機接口等創新産品異彩紛呈。許多展&前,參觀者和問詢者絡繹不絕,大會主題活動、主題報告、專題活動和論壇也大多座無虛席,處處彰顯計算行業旺盛的人氣。
世界計算大會開幕式上,發布了2026全球計算十大發展趨勢。其中預測,2026年全球算力成本將呈現“高絕對支出”與“低相對成本”並存的格局。

圖為一支“機器人樂隊”在世界計算大會現場演奏。記者 蘇曉洲 攝
一方面,隨着模型架構從密集預訓練向混合專家模型轉型,大模型參數規模向十萬億級別演進,疊加多模態訓練帶來的複雜數據處理需求,單個訓練任務所需的計算量將呈指數級增長,這將導致尖端模型的全量訓練成本持續提升。
另一方面,以DeepSeek等為代表的開源模型體系通過提供高性能基座模型,為企業創造了閉源API之外的可行替代方案,有效打破了原有模型能力的壟斷定價。如千億參數級別的大語言模型,已經在手機、汽車、智能家居等物聯網設備領域實現流暢運行。2025年全球出貨的智能手機中,有超過50%具備本地運行大模型的能力,實時翻譯、離線生成式智能相冊等功能,成為很多手機品牌旗艦機的標配,用戶數量也迅速過億。此外,很多初創公司、科研機構也借助多種千億參數開源大模型大幅降低創新研發的成本。專家預測,結合模型壓縮、量化等優化技術的成熟,明年計算行業有望持續降低模型在部署與推理階段的硬體要求與能耗成本,使得單位智能任務的算力成本快速下降。
大會發布的2026全球計算十大發展趨勢中,還包括全球計算供應鏈格局加速多極化,北美、歐洲、亞洲等多個區域形成相對獨立、內部協同發展的供應鏈中心;計算産業的核心競爭範式發生結構性轉變,計算企業競爭轉入“全棧生態”比拼;隨着半導體製造工藝逐步逼近物理極限與經濟可行性的雙重約束,芯粒異構集成技術將進入普及期;隨着計算架構深度演進,計算技術將突破“內存墻”“帶寬墻”桎梏;後摩爾時代多元計算範式加速邁向産業實踐,多種超越傳統馮·諾依曼架構的新型計算範式將加速走向特定場景的産業化應用探索;端側、邊緣側算力邁入規模化場景應用爆發期,“泛在計算體”將不斷豐富智能安防、無人零售、預測性維護、智慧農業等領域智能端、邊緣側應用場景;隨着基礎模型能力的持續躍升與計算生態系統的加速成熟,模型即服務(MaaS)將成算力普惠的基本路徑;算力優化工具“效能倍增器”作用凸顯,助力構建高可用、低延遲、綠色高效的算力運行環境;算力與能源的關係,由傳統的“採購—消耗”轉入系統性深度協同新階段。
世界計算大會自2019年以來在長沙舉辦了六屆,逐漸發展成為計算領域國際化、專業化的交流&&。本次大會將舉辦12場主題活動,包括開幕式、主題報告會、聚焦計算核心前沿的專題活動,還有技術賦能行業發展的同期活動和創新成果展示。很多國內外知名專家及全球頭部企業高管參與大會,他們將圍繞先進計算、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領域展開深入交流和探討。
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鐘志紅在20日開幕式發言中,對計算領域未來發展提出了四點建議:一是強化計算戰略布局,搶佔未來賽道。強化先進計算、頂層設計,聚焦智能計算、超級計算、量子計算、綠色計算等熱點前沿領域,加強原創性攻關,構建並完善全鏈條生態系統。二是夯實計算供給基礎,提升産業韌性。推動上下游協同創新,帶動關鍵零部件、核心元器件、集成電路、技術軟體等環節創新突破,提升産業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三是深化計算融合應用,形成新質生産力。抓住先進計算在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中的重大機遇,積極推動計算與製造業等重點行業的融合發展,讓更多創新主體便捷獲取資源,提升産業規模實力、科技創新能力和産品競爭力。四是加強計算人才隊伍建設。加快構建多層次計算人才體系,完善人才評價機制,激發創新活力,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創新開放環境,促進國際人才交流合作,為産業發展提供持久智力支撐。(記者 蘇曉洲 常竣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