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4月25日電(記者蘭天鳴)記者從上海金融法院獲悉,該院25日公開宣判原告劉某某、鄭某某訴被告上海金力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力泰)、袁某、羅某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一案,案件採用示範判決機制進行審理。法院一審判令被告袁某、羅某共同賠償原告劉某某投資損失506130.96元,共同賠償原告鄭某某投資損失277406.42元。
據悉,金力泰係深圳證券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2021年6月15日,金力泰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兼總裁袁某、控股子公司總經理羅某計劃在6個月內增持金力泰股份,增持金額合計不低於3億元。後金力泰兩次發布公告,稱袁某、羅某上述增持承諾履行期限分別延期至2022年6月15日、9月30日。2022年9月30日盤後,金力泰公告稱袁某、羅某未能在延期期間完成增持計劃。同年10月20日,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上海監管局對袁某、羅某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同年12月21日,深圳證券交易所作出《關於對袁某、羅某給予公開譴責處分的決定》。
原告劉某某、鄭某某主張其因上述股份增持承諾購買了金力泰股票,而袁某、羅某未履行承諾,構成證券虛假陳述行為,要求金力泰、袁某、羅某共同賠償投資差額損失、佣金損失等共計900余萬元。
上海金融法院經審理認為,袁某、羅某在首次作出增持承諾時並無資金準備,在後續延期過程中亦未積極籌措資金,且在面對交易所質詢時以過橋資金製作“虛假”存款證明,故難以認定其有增持的真實意願。從增持主體、承諾增持金額、市場影響力等角度看,袁某、羅某公開增持承諾信息的披露,對證券市場和投資者預期産生嚴重誤導,其所主張的未能履行增持承諾的抗辯理由明顯不合理,故虛假陳述行為成立且具有重大性。從信息披露的全過程看,金力泰盡到了基本的審查義務,亦無證據證明金力泰明知或應知袁某、羅某存在虛假陳述,故不應承擔案涉虛假陳述行為的民事賠償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