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國照明産業高質量發展閉門研討會舉辦-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7/11 16:30:15
來源:新華網

2025中國照明産業高質量發展閉門研討會舉辦

字體:

  7月9日,由廣東省光電技術協會主辦的“2025中國照明産業高質量發展閉門研討會”在華南理工大學光電樓發光材料與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舉辦。本次會議以“智能、綠色、健康——匯聚産業智慧,共築照明新生態”為主題,匯聚行業協會領導、專家學者及照明企業代表,圍繞技術創新、標準建設、市場趨勢等核心議題深入研討,共探照明産業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趨勢向好 技術迭代驅動生態重構

  照明行業作為涵蓋多元技術、産品及應用場景的綜合性領域,正隨着科技進步與消費升級,逐漸從單純的“照亮空間”向“賦能生活”轉型,成為科技與人文深度融合的關鍵載體。

  中國科學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吳碩賢致辭&&,從最初照亮生活,到如今在關注健康、感知環境、調和生態等多個維度發揮關鍵作用,照明已成為科技與人文深度交匯的載體,深刻影響着人們的生活質量與社會發展。他提出的“光景學”新學科理念,旨在通過先進照明技術傳承傳統光景精髓,構建兼具健康價值與人文溫度的光環境體系,為産業發展提供了全新學術視角。

  廣東省光電技術協會會長、華南理工大學教授文尚勝&&,作為全國照明産業核心區,廣東依託廣州、佛山、中山、深圳等産業集群,在智能控制、光學設計、綠色材料等領域形成顯著優勢。“智能讓光更懂人,綠色讓光更低碳,健康讓光更有溫度”的融合發展路徑,正在重塑行業生態。

  新華網房産家居事業部總經理寧暢在會上&&,作為新華社主辦的新型數智化中央重點新聞網站、互聯網全球傳播與服務&&,新華網始終聚焦主職主責,持續創新互聯網化形態、樣態和語態,不斷壯大網絡主流輿論強勢。希望通過本次會議匯聚政産學研多方力量,並依託新華網全媒體傳播矩陣,推動會議成果“破圈”傳播,為照明産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輿論動能。

  佛山電器照明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長丁文超發表《創新驅動下的照明産業革新》主題演講時説,照明産業六十餘年的蓬勃發展,核心在於持續的技術與商業模式創新。她強調,未來産業重構的關鍵機會不僅在於燈具載體的升級,更在於對“光的價值”的深度挖掘,即從基礎照明向健康干預、場景營造等多元價值延伸。

  旭宇光電(深圳)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總監陳磊在《LED功能性照明現狀及趨勢》主題演講中提出了“創新終歸於材料創新”的核心觀點。他認為,照明行業能效提升將依賴芯片與發光材料的漸進式改進(年均提升約 2-3%),而窄帶熒光材料的應用是實現集成化、低成本化的重要路徑,“材料無法解決的問題,技術終難突破”。

 多維探討:聚焦智能、綠色、健康的融合路徑

  在互動交流環節,與會嘉賓圍繞會議主題展開深度探討,從技術應用、場景適配、産業生態等多維度碰撞思想火花。

  中科芯耀科技(廣東)有限公司總經理葉尚輝提出“買得好不如用得好”的理念,強調行業正從“低成本競爭”階段邁向“品質優先”的新階段。他認為,照明産品未來應朝着“使用成本更低、光衰更小、壽命更長、眩光更低” 的方向發展。

  廣東北斗星體育設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鄭燕浩聚焦體育照明,強調體育照明屬專業功能性照明領域,與普通LED燈相比,不僅需實現高效節能,更要通過精準光學設計、控光技術,重點攻克眩光抑制、照度均勻度、顯色指數等核心指標。

  鴻利智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師呂天剛強調基礎研究的支撐作用,以健康照明為例,“沒有基礎研究,産業難以推進”。在他看來,儘管光健康領域成熟度尚淺,但作為大健康産業的重要支撐,前景廣闊,需要企業自發優化産品、持續探索。

  廣東三雄極光照明股份有限公司品牌代表朱元龍認為,研發不應是參數競賽,而要着眼長遠,做價值研究。他建議借鑒家電行業“應用一代、儲備一代、研究一代”的理念;並提出研發應兼顧設計美學:“光環境打造需引導公眾審美,這也是研發的重要方向。”

  廣州駿思知識産權代理有限公司業務總監吳潔容&&,通過構建專利池可解決智能照明兼容性問題,個性化專利技術能推動健康照明市場規範發展,知識産權保護將加速綠色照明技術落地。

  “以設計為先導的創新模式,核心是跳出傳統慣性,以用戶體驗為原點,深挖消費者潛在需求,推動産品與營銷實現差異化突破,助力企業開闢新賽道。”廣東省光電技術協會副會長、華南師範大學教授康麗娟認為,這種模式的落地離不開産學研用融合。

  廣東富視達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秦新苗分享了健康照明的應用探索,低色溫光譜可抑制青少年真性近視,低劑量紅光在視力防控産品中潛力顯著。但他特別提醒,激光類補光儀已被列為三類醫療器械,LED紅光補光儀按二類醫療器械管控,企業需嚴格遵循監管要求。

  匯標計量檢測(廣州)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文紅強調,照明産業向“光健康+智慧生態”升級過程中,光電計量是打通技術創新、標準落地與市場信任的關鍵樞紐,需得到足夠重視。

  山東力諾玻璃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總監蔣超澤則從場景適配角度提出,照明産品開發應始終思考“什麼樣的光最適合特定環境”,光從産生到場景呈現的全鏈條精準把控,是提升應用價值的關鍵。

  直面問題 共赴未來

  在照明行業快速發展的進程中,受相對較低的市場准入門檻影響,企業規模與實力呈現出顯著的參差不齊,制約着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當前行業還面臨着技術瓶頸待突破、標準體系滯後等多重挑戰,亟需産業鏈各方凝聚合力、協同攻堅,共同探索破局之道。

  陳磊坦言,國內光電領域目前呈現“大而不強”的特點,缺乏核心品牌競爭力,但隨着光健康等新賽道的出現,行業正迎來轉型機遇。

  “去年3300多家照明企業中原創産品少,今年情況依舊。”佛山市南海區雲路燈飾電器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崎峰強調,産業高質量發展需以企業高質量為基礎,在國際市場愈發重視節能、綠色、智能的背景下,唯有堅持原創與創新,才能為行業注入活力。

  廣東光陽電器有限公司總裁陳少藩則指出健康照明推廣中的“通病”——多強調益處而忽視潛在問題。他認為,健康照明作為“光電 + 健康”的交叉領域,在推廣過程中必須與醫學進行深度有機結合。他認為,在強力管控和持續探索下,二者實現深度融合時,將相互成就,共同推動健康照明領域的進步。

  “智能照明應回歸本質,讓智能成為照明産品的一項功能,而非喧賓奪主。只有當智能真正服務於照明,成為燈具的‘附屬功能’時,智能照明産品才能進入良性發展階段。”陳少藩説。

  “行業不缺好産品,但個別企業對不合格産品整改不力,甚至換名銷售,導致‘劣幣驅逐良幣’。”廣東天正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曹偉呼籲龍頭企業發揮引領作用,帶頭加大研發投入,研製新産品、好産品。他同時提醒智能照明需避免控制失靈等基礎問題。

  朱元龍補充説,當前智能照明在系統維度存在提升空間,操作控制和數據調度有待進一步優化。真正的智能並非僅裝幾盞燈、設置幾種模式。

  從行業視角出發,廣東爾漫照明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海濤坦言,照明行業當前行業的“卷”,更多源於企業扎堆傳統照明渠道,且對應用場景和産品的調研不足。他建議企業深耕商業照明、健康照明、無主燈等細分領域,走“專精特新”之路,“市場不缺廉價産品,缺的是好産品與優質場景方案。”

  呂天剛認為,若正向引導競爭可推動行業升級。他以藍光爭議為例,指出相關標準已納入國標體系,通過檢測的産品無需過度擔憂,行業應將科學爭議放在學術圈探討,避免誤導市場。

  吳碩賢院士指出,技術進步與理念更新正推動産業重構,亟需打破學科與行業壁壘,通過跨界協作與協同創新,構建“高效、可持續、以人為本”的照明新生態。

  活動最後,文尚勝總結&&,照明産業正從傳統光源向“以人為本+智能系統”的複雜生態演進。他期待各方將此次研討成果轉化為實際行動,通過更多跨界協作與産學聯動,共同推動照明産業朝着智能、綠色、溫暖的方向發展。

【糾錯】 【責任編輯:高方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