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六大前沿賽項 第三屆全國工信技術技能大賽照亮技能報國之路-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26 13:52:04
來源:新華網

聚焦六大前沿賽項 第三屆全國工信技術技能大賽照亮技能報國之路

字體:

  新華網重慶11月26日電(記者趙海軍)11月26日,山城薄霧繚繞,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的科學會堂前,一面面彩旗迎風招展。來自全國各地的技術能手匯聚一堂,共同迎接第三屆全國工業和信息化技術技能大賽開幕。這場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育部、中華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五部委聯合主辦的國家級一類賽事,今天開始在這裡展開為期兩天的激烈角逐,為中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高素質人才支撐。

  匠心聚山城:國家級賽事啟新程

  “産才融合·技能報國”,在開幕式現場,八個大字在燈光下熠熠生輝,道出了本屆大賽的核心主題。隨着主辦方領導宣布大賽開幕,408支代表隊、834名選手摩拳擦掌,準備在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智能芯片、工業大數據、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工業互聯網等六大前沿賽場上一決高下。

  規模升級,影響力擴大。相比前兩屆,本屆大賽賽項數量增加50%,吸引了來自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頂尖選手。這不僅是對我國工信領域技能人才培養成果的一次大檢閱,更是推動新型工業化和製造強國建設的重要實踐。

  “舉辦大賽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技能人才工作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是推動産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徑,也是發現和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平台。”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與考試中心主任郝志強在致辭中&&,大賽已成為工信領域發掘、培養、凝聚優秀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載體,是拔尖人才的“試金石”,實踐能力的“練兵場”,産才融合的“加速器”。

  六大賽道競風流:前沿技術展鋒芒

  首次設立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賽項成為最大亮點之一,這與重慶打造“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之都”的戰略高度契合。該賽項創新採用“靜態+動態+虛擬”賽制,選手需完成智能硬體裝調、V2X通信測試、虛擬倣真和真實道路測試等全流程任務,全面考核“汽車+電子+AI”的複合技能。

  2024年中國汽車産業總産值達10.65萬億元,成為我國經濟第一支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等機構承接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能源汽車與智能網聯汽車産業人才需求預測》相關工作,預計2025年智能網聯汽車人才需求約為186.5萬人,缺口預計為25.6萬人。大賽的舉辦,正是為解決這一人才供需矛盾提供“重慶方案”。

  本屆大賽特設生成式人工智能智能系統應用員(智能工業機器人領域)賽項,“學生組創新場”是該賽項的一大突破,首次引入自然語言處理、開源大模型等前沿AI技術。賽項深度融合生成式AI與高端裝備,選手需解決人形機器人自主導航、精確抓取等技術難題,為智能製造注入“智慧基因”。

  值得一提的是,賽項任務緊密貼合重慶汽車産業需求,為當地智能工廠提供技術解決方案,助力産業升級。

  産才融合促發展:技能報國譜新篇

  重慶“33618”現代製造業集群體系中,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是萬億級産業之首。大賽選址重慶並增設該賽項,正是對地方産業發展的強力支撐。“大賽不僅是一場競技,更是一次産業與人才的深度對話。”重慶市經信委黨組成員、副主任羅莉&&,通過賽事將促進更多優質項目和人才落地重慶,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這次比賽讓我真正體會到了什麼是知行合一。”來自首都高校的參賽選手小李感嘆道,“在解決真實工業問題的過程中,我不僅提升了專業技能,更明白了作為一名工程師的責任與擔當。”

  抓産業必須抓人才。以賽促學、以賽促訓、以賽促建、以賽促評——大賽已成為我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機制。前兩屆大賽共産生42名全國技術能手、13名全國青年崗位能手、7名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為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人才保障。

  “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不是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在大賽主題展區,一件件出自參賽選手之手的創新作品,生動詮釋了新時代産業工人的使命與追求。

  這場匯聚全國頂尖技術人才的盛會,不僅是一場技能的較量,更是一次創新的碰撞,一曲産業報國的時代強音。從智能網聯汽車到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從工業機器人到工業互聯網,六大前沿賽項勾勒出中國製造業未來發展的清晰藍圖。而這藍圖上的每一筆,都需要無數技術人才用智慧和汗水去描繪。技能報國,匠心築夢。第三屆全國工業和信息化技術技能大賽正在重慶這片熱土上,點燃技術創新的火種,照亮産業升級的道路,為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製造強國和網絡強國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動力。

【糾錯】 【責任編輯:楊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