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中國行”解碼山西産業轉型之路(下)-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25 12:55:54
來源:新華網

“算力中國行”解碼山西産業轉型之路(下)

字體:

新華網北京8月25日電(趙海軍)從“輸煤炭、輸電力”的傳統能源輸出模式,到“輸算力、輸服務”的數字經濟新路徑,山西這座“煤炭大省”向“算力大省”的轉型,正以看得見的速度重塑産業格局。

8月20日—22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宣傳中心組織的“算力中國行”(山西站)走進太原、大同兩地,實地探訪七家企業與機構,在機房的轟鳴聲、産線的有序運轉中,解碼山西以算力為筆,繪就産業轉型新圖景的密碼。

通信運營商:築牢算力底座,織密“算網存”協同網

作為算力基礎設施建設的“主力軍”,山西移動與中國聯通山西分公司以龐大的網絡布局和先進的技術能力,為山西算力産業搭建起堅實底座。

走進中國移動(山西太原)智算中心,通算機房內整齊排列的機櫃如“數字堡壘”般靜默運行。“通算支撐着政務雲、金融交易系統等核心應用,穩定性是生命線。”山西移動黨委委員、副總經理田志勇指着機櫃上方的走線架介紹,中心採用“雙路市電+大容量UPS+高功率柴油發電機”的“三保險”供電模式,儲油量可支持設備滿載運行超8小時,搭配24小時緊急供油協議,實現電力“零中斷”。而智算機房則是另一番“智慧圖景”,大規模計算集群如“超級大腦”,通過高速無損智算網絡實現協同工作,為大模型訓練、圖像識別等AI應用提供澎湃算力。截至2024年底,山西移動已建成覆蓋全省的“2+3+10+X”數據中心體系,通算能力達53PFLOPS、智算規模達500PFLOPS,長治智算中心更已投産140P智算能力,為晉南AI産業發展注入動力。

在中國聯通山西算力中心,網絡運營事業部總經理郭嚴偉帶領媒體採訪團走進二層液冷服務器機房。“這是晉雲山西煤炭工業互聯網智算&&,採用高效芯片與液冷技術,PUE低至1.18,散熱能耗降低40%。”郭嚴偉説,&&搭載的64PAI算力,正成為山西煤炭産業智能化升級的“加速器”。相鄰的山西省醫療數字影像雲&&同樣亮眼,已為全省383所二級以上公立醫院提供影像存儲與共享服務,打破地域壁壘;山西省政務雲&&則支撐着傳染病監測及應急指揮系統,以算力賦能政府治理現代化。此外,算力中心已完成全鏈路改造,從門禁到視頻均採用加密技術,為數據安全築起“銅墻鐵壁”。

硬核企業集群:創新與超算雙輪驅動,激活産業新動能

從核心産品研發到國家級先進計算中心,山西本土企業與科研機構正以技術突破引領算力産業向“高精尖”邁進。

百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産品展廳內,計算機、AI服務器等核心産品整齊陳列。公司董事長王憲朝指着一台算力服務器介紹,百信建有院士工作站與國家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是首批獲得工業和信息化部服務器供應鏈成熟度最高等級(M4)認證的企業,其服務器産品在金融行業佔有率位居前列,並與頭部電商企業實現了深度合作。在三層的産品生産線,智能化生産設備有序運轉,嚴格的質量管控體系確保每一台産品都符合高標準;重點實驗室裏,研發人員正圍繞行業應用展開攻關,百餘項知識産權見證着企業的創新實力。

國家先進計算太原中心的“太行一號”主機,則代表着山西算力的巔峰實力。“這&全棧技術架構主機,計算能力排在國內第一集團。”中心主任趙崇山指着控制&&屏説,主機採用全浸沒相變液冷技術,PUE低至1.04,已支撐20多位院士的科研項目——從工業倣真,到優化計算,再到科大訊飛星火大模型訓練,“太行一號”成為科研與産業創新的“超級大腦”。中心副總經理於周洋補充道,太原中心已聯合多省成立“黃河流域算網聯盟”,並當選國家先進計算互聯網副理事長單位,正以開放生態推動算力共享。

多元場景落地:算力賦能千行百業,催生轉型新活力

算力的價值,最終體現在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中。從醫藥製造到數據服務,山西正讓算力從“基礎設施”變為“生産力工具”。

山西雙雁集團的智能化數據中心內,PPT展示着企業“智能製造+算力底座”的轉型路徑。“我們以算力智能中心為核心,實現醫藥生産全流程自動化管理。”集團總經理雷曙光帶領探訪團走進車間,機器人精準操作、實時監控大屏閃爍着生産數據,“這條産線融合了AI與自動化技術,生産效率提升30%,能耗降低15%。”雙雁集團擁有205個藥品批文、46項發明專利,三大生産基地覆蓋從原料藥到成品藥的全産業鏈,其生物醫藥産業園投産後,磷黴素鈉等産品遠銷多個國家,算力正為這家老牌藥企注入“數字基因”。

大同東風裏數據服務基地則是另一片“算力藍海”。基地內,滴滴出行、文遠知行等7家企業匯聚2000余名數據人才,形成熱鬧的“數字工場”。“我們為滴滴提供車輛標注、語音標注服務,推動AI模型優化。”基地工作人員介紹;文遠知行大同分公司500余名員工則專注於自動駕駛數據標注,為全球26個城市的自動駕駛測試提供數據支撐。靈波微步科技更與字節跳動深度合作,開展大模型文本審核業務,計劃為大同新增500個就業崗位。國家語音及圖像識別産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大同)實驗基地同樣不可或缺,基地主任&&,實驗基地已開展10余次AI産品檢測,為數據標注行業制定標準,推動山西數據産業鏈規範化發展。

中聯數據陽高數據中心的展牌前,山西中雲智谷數據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玄利偉指着規劃圖介紹:“項目總投資150億元,已建成3.5萬架高功率機架,投運服務器32萬台,2024年營收達18億元。”在二樓大屏區,實時數據顯示,2025年單月用電量已突破2億度,80%的員工為當地戶籍,還與大同多所高校合作培養專業人才。這座“數字糧倉”正成為大同吸引人才、拉動經濟的新引擎。

從通信運營商的底座搭建,到硬核企業的技術突破,再到多元場景的落地生根,山西以算力為紐帶,正將能源優勢轉化為數字優勢。這場從“黑”到“智”的轉型,不僅重塑着山西的産業格局,更為全國資源型地區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山西樣本”。

【糾錯】 【責任編輯:劉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