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白樺樹汁真實性識別技術導則》團體標準正式發布 填補行業檢測技術空白-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02 13:38:10
來源:新華網

《天然白樺樹汁真實性識別技術導則》團體標準正式發布 填補行業檢測技術空白

字體:

新華網哈爾濱8月2日電(趙海軍)8月2日,作為2025企業家太陽島年會重頭戲之一的2025現代化大農業發展論壇暨“溯源中國”産銷對接會在哈爾濱市太陽島舉辦。會上,由中國防偽行業協會立項、中輕技術創新中心有限公司牽頭制定的《天然白樺樹汁真實性識別技術導則》團體標準正式發布。

該標準通過核磁共振(NMR)技術構建科學檢測體系,為天然白樺樹汁産業提供了首個權威的真實性鑒別依據,標誌着我國森林健康飲品領域在標準化進程中邁出關鍵一步。

産業爆發與標準缺失的雙重挑戰

白樺樹汁作為春季樺樹萌動期自然分泌的營養液體,富含氨基酸、多酚等170余種活性成分,被廣泛應用於健康飲品、日化等領域。隨着消費者對“天然、零添加”産品需求激增,2025年上半年抖音&&白樺樹汁銷售額突破12億元,同比增長超8倍,黑龍江鐵力市等主産區更規劃未來三年實現産值15億元以上。然而,行業快速擴張背後出現了不和諧現象,部分産品以人工勾兌冒充原汁,虛標“100%天然”,甚至宣稱具有“護肝解酒”等醫療功效等。

當前市場監管面臨雙重困境:一是缺乏統一檢測方法,傳統理化分析難以區分天然與合成成分;二是地方標準(如DBS23/003)側重基礎質量要求,未涉及真實性判定。在此背景下,《真實性識別技術導則》的&&恰逢其時。

NMR技術構建全鏈條檢測體系

針對行業痛點,中輕技術創新中心聯合科研機構研發出基於核磁共振氫譜(¹HNMR)的指紋圖譜檢測技術。該技術具有三大創新突破:

無損快速檢測:無需複雜前處理,10分鐘內即可完成樣本分析,檢測效率較傳統方法提升5倍以上;

全譜代謝物分析:通過對比不同産地、樹齡的3000余份天然樣本,建立包含多酚、三萜等特徵峰的數據庫,可精準識別摻假比例低至5%的偽劣産品;

溯源性支撐:結合區塊鏈技術,將檢測數據上鏈存證,實現從採集到流通的全程可追溯,為“溯源中國”&&提供技術底層支持。

標準協同推動産業高質量發展

此次發布的《真實性識別技術導則》與2025年5月實施的《天然白樺樹汁》團體標準(T/CNHFA424—2025)形成互補:前者聚焦檢測技術規範,後者明確産品感官、理化指標,共同構建“從田間到舌尖”的全鏈條標準體系。這種協同效應將産生多重價值:

市場凈化:通過技術手段壓縮造假空間,如某品牌因虛假宣傳“痛風緩解”被處罰2萬元的案例將大幅減少;

産業升級:黑龍江嘉樺生物等企業已通過該技術實現原料採購成本降低18%,産品復購率提升30%;

國際接軌:技術方法與歐盟果汁真實性檢測標準(如EN12148)兼容,為國産白樺樹汁開拓海外市場奠定基礎。

權威&&賦能産業生態重構

本次標準發布依託新華網“溯源中國”&&,與現代化大農業發展論壇深度融合,形成“標準制定—技術落地—産銷對接”的閉環。論壇現場,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啟動“國民營養健康消費品牌賦能行動”,推動白樺樹汁等森林食品納入“黑土優品”區域公用品牌體系。這種“科技+傳媒+産業”的創新模式,預計將帶動主産區三年內培育5個以上億元級品牌,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標準的生命力在於實施。”中國防偽行業協會負責人&&,下一步將聯合市場監管部門開展專項抽檢,並推動該技術納入國家認監委認證目錄,確保標準真正落地見效。隨着《真實性識別技術導則》的應用,天然白樺樹汁産業正從“野蠻生長”邁向“科學發展”的新階段,為全球森林資源高值化利用提供中國方案。

【糾錯】 【責任編輯:劉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