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以科技創新引領先進生産要素集聚,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産力。發展農業新質生産力,需要科技打頭陣。
從良種到良機,再到良技,科技不斷“煥”新,一幅幅繁忙的耕作圖景正在神州大地徐徐鋪展。

良種是農業的“芯片”。在希望的田野上,良種繁育工作不斷推廣,農業發展激蕩出新的火花。
海南省樂東黎族自治縣九所鎮的海南富友現代種業産業園,作為成果轉化&&,該園每年自主研發及組配西瓜、甜瓜、蔬菜等“新奇特”品種300多個,並篩選出品質更好、抗性更強、産量更高等綜合性狀優良的品種進行推廣,供應國內外市場。

玉米播種效率翻倍,水稻育秧日供千畝,番茄采收全程機械化……智能農機頻頻上新,繪就科技農耕新圖景。
眼下,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瑪納斯縣千畝加工番茄種植基地,數&新式番茄移栽機有條不紊地移栽番茄苗。

種植技術、采收技術、灌溉技術……先進技術賦能,為農業生産持續注入新動力。
在河南省開封市尉氏縣張市鎮萬畝高標準農田示範區,小麥正在茁壯成長。如今,示範區引進了固定式噴灌、伸縮式噴灌、微噴灌等多种先進灌溉技術,形成示範推廣效應,促進高效節水灌溉的全面應用。

《中國農業展望報告(2025—2034)》顯示,2024年我國農業科技和設施裝備支撐持續強化,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在63%以上,作物良種覆蓋率超96%,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5.4%……
隨着數字化、智能化新技術越來越多地應用在農業領域,科技正助力各地農耕生産解鎖“新密碼”,擘畫出鄉村振興的新藍圖。

記者:楊金鑫、趙玉和、丁磊、茍立鋒
攝像:王正一、瓦力斯江·烏馬爾江
配音:胡函博
編導:艾思奇
部分畫面來源:樂東融媒體中心
新華社音視頻部製作
【糾錯】 【責任編輯:楊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