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4月29日電(趙海軍)在數字經濟浪潮奔涌向前的時代,雲計算已成為撬動新質生産力的關鍵杠桿。4月28日,福州這座“有福之州”迎來了一場關乎未來數字基建的重要盛會——2025智能雲生態大會科技創新合作論壇暨中央企業雲計算創新聯合體年度峰會。當與會者踏入會場,科技感十足的光影交錯間,大屏幕上躍動的代碼與數據流,恰似數字時代跳動的脈搏,昭示着一場雲計算領域的創新變革正蓄勢待發。
中央企業雲計算創新聯合體自2024年6月成立以來,便如同一艘巨輪,承載着突破技術壁壘、鍛造産業生態的使命破浪前行。它匯聚14家中央企業、7家高校、3家科研院所、4家地方國企與23家民營企業,超2000名科研人員組成的“聯合艦隊”,在基礎軟硬體、雲基礎&&、雲網融合、服務産業應用四大領域展開攻堅,53項攻關任務如同羅盤上的坐標,指引着探索的方向。如今,這艘巨輪已初戰告捷:中國電信天翼雲服務器操作系統CTyunOS系統V2.0順利通過安全可靠測評等級I級;息壤算力調度&&等一批“國之重器”相繼問世,標誌着我國雲計算産業正從“跟跑”邁向“並跑”,甚至在部分領域實現“領跑”。
智算雲升級:向核心技術深水區挺進
中國電信副總經理黃智勇重點介紹了中央企業雲計算創新聯合體成立一年來取得的最新進展,並對中國電信攜手各界夥伴共同推進聯合體建設提出了三點倡議。一是聚焦基礎軟硬體、雲基礎&&、雲網融合等關鍵核心技術,聯合産業鏈上下游加速原始創新和前沿突破,為科技自立自強注入強大動力。二是加強創新成果轉化,要圍繞産業應用的需求導向,以應用場景和重大工程為抓手,促進雲計算和人工智能、大數據等融合發展,助力産業結構升級;三是要進一步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通過設立科研專項基金、成立聯合實驗室和創新中心、共建開源社區等方式,推動“産學研用”深度融合,構建開放融通、共生共榮的創新生態。
沿着技術鏈條向下探尋,天翼雲已構建起從底層芯片到上層應用的自主可控體系。當全球雲計算市場還在為技術壁壘苦惱時,天翼雲服務器操作系統CTyunOS系統V2.0的安全認證,恰似一把打開自主創新大門的鑰匙。而在算力基礎設施領域,中國電信打造的“息壤”一體化智算&&,堪稱數字時代的“超級引擎”。京津冀、長三角的全液冷萬卡智算集群,吞吐着海量數據,400Gbps全光傳輸網絡如同神經網絡,將全國算力節點緊密相連。這些具象化的技術成果,不僅是代碼與硬體的堆砌,更是中國電信向關鍵技術發起挑戰的勇氣與決心。
産學研協同:激活創新生態“一池春水”
論壇現場,不同領域的聲音交織碰撞,奏響了産學研協同創新的交響曲。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國家傑青劉雲淮的演講,宛如一場穿越科技時空的對話。他以數學理論為引,剖析人工智能從函數通用逼近定理到深度學習的演進邏輯,將複雜的算法原理化作通俗易懂的語言。當提及“深度學習擬合貝爾曼方程解”時,台下科研人員頻頻點頭,仿佛看到了人工智能在科學計算領域的無限可能。
北京深勢科技有限公司政企事務副總裁劉會師的分享,則更像是一場創新思維的火花秀。他將AI for science比作“硬核理科生”,與傳統大模型“通識文科生”形成鮮明對比。在微觀物質結構研究陷入瓶頸的當下,AI技術通過第一性原理開闢新路徑。而他提出的“巨頭+創新機構”合作模式,讓會場氣氛瞬間熱烈起來——當中國電信的資源優勢與創新企業的靈活性相遇,無疑將為AI for science領域注入全新活力。
這些思想的碰撞並非空談。自中央企業雲計算創新聯合體成立,産學研合作便如同精密的齒輪相互咬合。高校提供理論前沿的“源頭活水”,科研院所充當技術轉化的“橋梁”,企業則成為成果落地的“試驗田”。在這種協同模式下,物流、能源、航空等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案例不斷涌現,民航大模型的研發應用,正是多方合力結出的碩果,它讓航班調度更智能,旅客出行更便捷,也讓産業升級的步伐愈發穩健。
擴圍升級:繪製共贏發展新藍圖
隨着中央企業雲計算創新聯合體擴圍儀式啟動,會場的燈光驟然明亮,仿佛預示着一個更廣闊的創新時代即將開啟。新成員的加入,如同注入新鮮血液,為聯合體帶來了多元的技術基因與創新視角。這些來自不同領域的“生力軍”,有的掌握着尖端算法,有的深耕行業應用場景,他們的融入將打破原有的技術邊界,催生出更多“化學反應”。
中國電信科技創新部副總經理史凡公布了《中央企業雲計算創新聯合體升級計劃》:在技術攻關層面,聚焦智算雲、模型能力、數據管理、智能應用四大方向,如同鎖定四座戰略高地。從基礎設施的算力升級到數據標準體系的完善,每一個目標都直指雲計算産業的痛點與未來趨勢。而在産業應用領域,針對不同行業制定的個性化攻關方案,猶如量體裁衣,讓雲計算技術真正“穿”進千行百業。
為保障計劃落地,聯合體打出了“人才+資金+&&”的組合拳。當頂尖科研人才以項目為紐帶匯聚,當創新資金如活水般流向關鍵領域,當聯合創新中心成為技術孵化的搖籃,一個開放、協同、共贏的智能雲生態正在成型。這種生態不僅是技術的聚合,更是資源的共享、利益的聯結,它將推動我國雲計算産業從單點突破邁向整體躍升,在全球數字經濟競爭中佔據更有利的位置。
在這場科技與創新的盛宴中,中國電信攜手中央企業雲計算創新聯合體成員,以技術為筆、以合作做墨,在數字時代的畫卷上描繪出壯麗篇章。從核心技術突破到産學研協同,從生態體系構建到擴圍升級,每一步都承載着建設數字中國的宏大願景。當與會者走出會場,福州的夜色已深,但他們眼中閃爍的光芒,恰似雲計算産業未來的曙光——那是屬於智能雲創新生態的無限可能,更是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璀璨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