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第八屆國際城市可持續發展高層論壇在北京舉辦。論壇以“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推進國際城市可持續發展”為主題,邀請國內外嘉賓分享城市可持續發展創新實踐,交流現代化人民城市建設和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新理念、新路徑和新模式。
國家發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高國力指出,現代化人民城市與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在目標和路徑等方面具有高度一致性。當前城市可持續發展面臨諸多挑戰,城市合作是實現共同繁榮的重要途徑,倡議國內外城市以創新為引擎打造活力之城,以綠色美麗為底色建設精明之城,以治理現代化為基石築牢效能之城,以人民為中心鑄就幸福之城,以國際合作為橋梁拓展開放之城,共同推進城市現代化發展。
聯合國人居署東亞區域顧問、老撾辦首席代表阿維·薩卡&&,面對全球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不確定性,中國走出了一條以人民需求為核心、以綠色可持續發展為導向的城市建設新路徑,為世界城市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實踐範例,中國經驗值得認可和借鑒。
在主旨演講環節,科學技術部原副部長、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劉燕華提出,國際化是現代化人民城市的重要路徑,現代化人民城市國際化發展要關注産業轉型與綠色低碳發展,國際化發展布局,城鄉融合與社會建設,治理創新與韌性發展等。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副部長、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仇保興提出,城市應積極發揮科創中心作用,創建宜居宜業環境,持續改善營商環境,吸引集聚創新人才,給予科創者最大的創新自由度,打造城市科創生態體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應用經濟學院院長楊開忠提出,“十五五”時期應堅持以新發展理念新安全觀為指引,將“生態智能體”城市作為核心引擎,以現代化人民城市為實踐場景,發展以綠色、智慧、韌性為標誌的新質城市,構建人機協同的城市治理新範式,築牢以人為本的幸福生活基底,確保城市發展成果真正惠及全體人民。
在專題交流環節中,多位專家、企業代表,從土地高效複合利用、低碳基礎設施建設和技術應用、城市國際合作、城市更新、人工智能賦能城市發展等角度分享經驗,深入探討可行路徑和模式,為城市內涵式發展提出專業建議。
城市中心智庫叢書,包括《中國城鄉改革發展前沿報告2024》和四本專著,《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研究》《以縣域為基本單元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路徑和策略研究》《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與國土空間規劃的編制邏輯、銜接機理和實施路徑研究》《交通新興領域如何培育新質生産力》,以及《社區自主更新動力機制和對策研究》《中國城市綠色轉型發展研究》《AI賦能基層治理路徑研究》三項研究報告在論壇正式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