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家電動沙發的新詮釋:從“家的中心”到“心的舒展”-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16 17:23:47
來源:新華網

顧家電動沙發的新詮釋:從“家的中心”到“心的舒展”

字體:

  客廳,是中國家庭生活的核心場域;而沙發,則是這個場域中不可或缺的載體。

  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注重耐用與體面的“家中大件”,到千禧年後追求風格與功能的“客廳主角”,再到如今承載個性化生活與情緒價值的“舒適港灣”,一張沙發的變遷,折射的是中國家庭生活方式的演進,也映照着中國家居産業的迭代之路。

  10月15日,顧家家居以“展新一代 誠意之作”為主題,舉辦電動智能沙發旗艦新品發布會,集中展示了其在電動沙發這一細分品類的最新成果,並以一項突破性的“Comfort Space™舒展零重力”體驗和其背後的核心技術,向行業與消費者宣告:中國家居的創新,逐漸從功能滿足邁向價值創造。

  破解“不可能三角” 以硬核技術詮釋“新一代舒適”

  在傳統的家居消費認知中,電動沙發似乎總難逃脫一個“不可能三角”的魔咒:想要舒展與沉浸感,往往需要沙發與墻體預留間隙,犧牲寶貴的居室空間;若追求嚴絲合縫的靠墻擺放,清潔死角與積灰問題便隨之而來;而為了便於打理選擇高腳設計,又可能犧牲一部分穩定性與舒適體驗。

  這個困擾行業與消費者多年的系統性難題,成為了顧家技術團隊攻堅的焦點。

  此次發布會,顧家家居以雲舒沙發等新一代電動沙發系列産品,回應了這一難題。其所搭載的,是顧家完全自主研發的K-TRON Space Z功能架。這項技術攻克了關鍵的“雙滑槽結構技術”難題,通過精準的機械運動軌跡設計,找到了最適合人體工學的“奇蹟曲線”。

  這使得雲舒沙發能夠同時實現真正的“舒展零重力”體驗、“零靠墻”擺放以及“14厘米真高腳”設計,一舉打破了長期存在的技術壁壘。

  具體而言,當用戶啟動雲舒沙發的零重力模式時,沙發會智能調節實現“黃金零壓角”:沙發坐墊向上傾斜20度,人體大腿與小腿夾角160度,腰部與大腿夾角135度。這一精心計算的組合,使得膝蓋位置略高於心臟,促進血液循環,實現身體的深度放鬆。

  更重要的是,其功能位最大伸展長度可達近180厘米,確保從頭頸到腳踝的每一部分身體都得到有效承托,即便身材高大的用戶也能完全舒展,享受“沉浸式漂浮”體驗。與此同時,沙發無需預留縫隙即可完全靠墻,釋放更多客廳空間;14厘米的離地高度,也讓市面主流掃地機器人可以自由進出,解決了傳統沙發底部難以清理的痛點。

  支撐這一舒適體驗的,還有一系列精益求精的材質與工藝。

  Fly Bounce™雲感舒彈海綿採用一體成型工藝,支撐性較普通海綿提升,久坐久躺不累。追腰腰枕的設計,更進一步強化了腰部的貼合與承托,避免“落空感”。而運行噪音低於43分貝的靜音表現、NFC一鍵記憶個性化坐姿等智能細節,共同構築了雲舒沙發全面而細膩的用戶體驗。

  這不僅是單一産品的突破,更是顧家以用戶價值為導向,通過硬核技術與産品創新,重新詮釋電動沙發的舒適體驗。

  從産品創新到生活方式提案 顧家家居的“好房子”內涵詮釋

  顧家家居的此次新品發布,標誌着企業正從“技術驅動産品”邁向“産品引領生活方式”的新階段。以雲舒沙發為代表的“舒展零重力”體驗,不僅僅是一種物理層面的身體放鬆,更是一種精神層面的情緒療愈,回應了當代都市人群在快節奏生活中對於“回家即放鬆”的深切渴望。

  這種對用戶深層需求的洞察與滿足,與當前國家對於提升居住品質、建設“好房子”的倡導不謀而合。所謂的“好房子”,早已超越了單純的空間面積和建築質量範疇,它更應包含能夠提升居民幸福感、歸屬感和舒適度的內在品質。

  一個精心設計的家,其每一件傢具都應是這種品質的貢獻者。顧家家居通過自研核心技術,將一張電動沙發打造為客廳的舒適核心,正是在微觀層面,為“好房子”注入了關於舒適、健康與美學的生動內涵。

  除了技術層面的持續投入,顧家家居長期積累的原創設計力,也為産品賦予了超越功能的情感與審美價值。無論是雲舒沙發所採用的Soft Light™柔光膚感皮帶來的溫潤觸感與高級視覺,還是其外翻羽翼扶手、捏邊褶皺工藝所勾勒的精緻線條,都體現了顧家對現代家居美學的深刻理解。

  這種設計與技術的融合,使得産品不再是冷冰冰的功能載體,而是成為連接人與空間、情感與生活的重要紐帶。它向我們揭示:真正的創新,源於對用戶生活痛點的深刻洞察,成於對核心技術的不懈攻堅,最終落腳於對人民美好生活嚮往的真誠回應。

  從一張沙發的升級,到一個産業的進步,顧家的創新路徑折射出中國製造正在以屬於中國當下消費需求迭代而升級,通過構建從研發、設計到製造、服務的完整價值鏈,顧家不僅推動了行業標準的建立,也為區域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樣本。

  未來,隨着智能家居與健康生活理念的深度融合,以顧家為代表的中國家居企業,將繼續以用戶為中心,以技術為引擎,推動家的形態與內涵不斷演進。

【糾錯】 【責任編輯:高方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