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八月,是城市少年感和詩意最旺盛的月份。夏天熱情、松弛且鬱鬱蔥蔥,宜遠行,宜游玩。
85後的許涵,是一位8歲孩子的媽媽。8月17日下午,結束了四天三夜的小龍人計劃研學營,大熊貓、三星堆,還有武侯祠、成飛公園,孩子盡興而歸,許涵自己也是一樣。
過去幾年,一年15天的年假,許涵一多半都會用在暑假。比起新年新衣、走親訪友讓寒假的內涵過於繁冗,在暑假裏,“出去玩”就是親子家庭唯一的頭等大事。
暑假是孩子最漫長的節日,但滿懷期待的又何止是小朋友。沒有超長的長假,大人們的日子被日程表和待辦事項切割得整齊而細密,似乎在成年人的世界裏,所有的快樂、松弛,都需要一些“蓄謀已久”的師出有名。
在以孩子為核心的活動裏,找到屬於自己的收穫,成為這屆家長的必修課。
在暑期找快樂的成年人
暑期游在2025年更火爆了。
同程旅行數據顯示,7月以來,美團App首頁“酒店住宿”搜索量同比增長48%,“機票”搜索量同比增長99%,“旅游團”搜索量同比增長42%,“周邊游”搜索量同比增長48%。
兩個月前,許涵早早規劃起暑期的行程,成都的熊貓、迪士尼的公主,或者武俠城裏飛天遁地的女俠,條條都被列在手記裏。
據許涵所言,研學營一開始並非她的首選。在小紅書上,夏令營、研學等標籤瀏覽量均在5億以上,攻略筆記更是成千上萬,“幾乎每篇背後對應着一家機構”。
這種生意屬性的加入,曾讓許涵天然冒出消費陷阱的不安全感。但當一些從來沒有考慮的需求,開始擠進自己的規劃,許涵的煩惱也隨之而來,“看得越多,要求也隨之增長”,想做好三段旅行的完備攻略,簡直與日常崩潰的工作一般無二。
選擇親子研學營的過程充滿着偶然性。8月初,接到社區管家的通知,許涵帶着孩子參加了所在城市的選拔賽。
地點選在了龍湖的一座天街商場裏,現場巨大的雪王冰雪樂園,小朋友享受輕競技的氛圍,彼此暗中較勁,場外的媽媽則樂得清閒,樂園打卡拍照、商場購物閒逛。互不干擾的狀態,讓這位習慣緊繃的家長非常受用,而隨着孩子在選拔中的脫穎而出,許涵手記本裏的旅游計劃,莫名其妙的完成銷項。
小龍人計劃是龍湖集團面向新老業主、用戶、租戶等全部龍民的暑期免費親子活動,起初是為了調劑小朋友的漫長暑期生活,卻契合了當代家長的情緒——把安全、知識給到孩子,把休息、放鬆送給自己。
許涵清晰記得,四川廣漢的三星堆博物館裏,游人圍得水泄不通,孩子有講解員在前面領着,周邊還有龍湖的工作人員圍着,時時刻刻數着人數。
小朋友在櫥窗前看得仔細,有了專人看護和引導,家長可以有意無意的避開人流,一路走馬觀花。事實上,對於很多成年人來説,無論滿意、還是遺憾,停在筷子尖尖上的美食,幾乎是每次出游後的永恒談資。
在許涵看來,美食是親子營另一個優勢,即便到了辛辣的成都,也不需要單獨跟團裏匯報飲食習慣,“自然會有一桌口味溫和的菜肴。”
火鍋也是一樣的道理。在成都武侯祠旁邊的錦裏,左邊是葛巾素輿、指揮若定,右邊是熱火朝天、觥籌交錯;火鍋店裏,&上川劇變臉的表演,喜怒哀樂過眼雲煙,台下小朋友一臉真誠看得入神。&上、台下風雲際會,井字格的鴛鴦火鍋,自然也是各得其所。
美食是城市文化的縮影,對成都的底蘊,許涵也産生更深一層的體會:火辣的川渝,也有古蜀的濃郁。
教育的另一種可能
身處親子營,縱然不以學習為目的,但終歸話題離不開“教育”二字。
在四天三夜的時間裏,許涵見識了文靜、活潑、懂事的各式性格小朋友,也結交了各式不同的家長。其中一位家長的話讓她深感認同:“教育是點燃火種,而非填滿容器,父母最好的角色,是守護者而非雕刻師。”
在許涵看來,學習有一種天然的生命力,只需要安靜仔細地觀察它,成長就會自然而然發生。
一直以來,科技的發展以及代際間的更迭,讓教育始終是個變化的課題。
在教育思路的大爆炸時代,親子營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滿足不同的需求,保證每位參與的小朋友都有收穫。據介紹,本屆小龍人計劃的主題是“向未來,小小創造家”,在游覽景點之外,龍湖希望通過學習文物修復、製造戰鬥機、體驗雕刻和文物挖掘等活動,讓小朋友以身體力行的感官體驗,認知、感受世界,發現自己真正的興趣與熱愛。
創造力是個保守且開放的命題,似乎永遠不會出錯,但又總給出無限大的想象空間。
除了成都之外,對於熟悉三星堆、武侯祠的川渝小業主,小龍人計劃還有一條額外隱藏路線,前往西昌大涼山中的金星小學。在大涼山,孩子們在佑佑寶貝婦兒醫院醫生的陪同下,與大山中的孩子分享所見所聞,一起整理帶來的公益物資,看到一條完全不同的成長軌跡。
有趣的是,攜手走在山裏孩子上下學的山路,對於家長亦是新鮮的體驗。在小心翼翼邁過一路的坑坑洼洼,家長們塵封的童年記憶也被喚起,回憶起千禧年之前的大院,在一起的父母單位和家屬院,中午媽媽回家蒸上的米飯,也記起童年時夏令營裏十數米長的通鋪,以及爬下床舖的自己,溜到在門口靜靜數着星星的夜晚。
為什麼要跨界搞夏令營?
每一門生意都起源於需求,而需求本身也可以融合到更大的生意裏。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現存在業、存續狀態的研學相關企業超3.04萬家,市場規模在2025年有望達到2400億元。市場規模快速發展,也涌現出諸多的爭議,例如,收費不透明、定位混亂、體驗不足等弊端,讓這個産業的口碑屢屢受挫。
相較而言,龍湖這類跨界而來的綜合企業是研學領域的另類,但恰恰這些不為賺錢的“另類”,更有動力做好研學這件事。
在過去,小龍人計劃這項親子活動去到過黃瓦朱漆的故宮,渤海灣的沙灘,各地數不清的博物館,也請來過奧運冠軍、專家學者、非遺匠人作過各種有趣的分享。至今年,龍湖的小龍人計劃已經連續開展到第八屆。
當一件事做了8年,見證了數十萬親子家庭的成長,這家跨界企業或許不曾預想到,自己也有了教育相關的經驗可以分享。
例如,一位杭州的小朋友,在首屆小龍人計劃的活動中去到了杭州電視台少兒藝術團學習,如今在舞&上的舉手投足,已經落落大方,駕輕就熟;長沙的草坪星空露營音樂會,有媽媽被孩子“聽我説謝謝你”的手語舞感動,在小朋友的表白聲裏,在彼此的理解之上,建立起新的親子關係。
還有今年的西昌大涼山之旅中,有小朋友看到學校宿舍門上的“夢想步步是坎坷”,脫口而出的“我想為他加上一句,‘人生處處有希望’”。
當代人很難被打動,除了真誠。每一段“與龍湖有關的故事”背後,是記憶,也是一份記錄情感的羈絆。
在龍湖營造的童年生活裏,小龍人計劃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天街三層的兒童樂園、四層的舞蹈教室、繪畫班,是無數龍湖家庭的童年記憶;提供健康醫療的佑佑寶貝婦兒醫院,累計已服務門診及住院100余萬人次;
在今年年初,杭州艷瀾山社區更換了“三向八滑道”的全新巨型滑梯,小朋友們呼朋喚友,很多不知自己輕重的成年人,童心也開始蠢蠢欲動。
截至目前,龍湖已交付了上百萬套品質住宅,開業了90座購物中心,還有諸如佑佑寶貝婦兒醫院、長租公寓冠寓等不同的業態場景。於龍湖而言,信任的鏈條愈發牢固,或許遠比研學生意要重要得多。
小朋友們的團寵——龍小湖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人情世故,這些人的故事,成就企業的故事。至此,龍湖的初衷也不再難理解:讓人來了就不想走掉。(文中人物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