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國算力大會日前在山西大同舉行。“算力”一詞頻繁出現在各類新聞報道和討論之中。它究竟是什麼“力”?通算、智算、Token等一個個術語又代表什麼意思?
圖為2025中國算力大會開幕式現場。新華社記者 柴婷 攝
■什麼是算力?
算力即計算能力,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擁有算力,比如口算、心算和速算等,只是算力有限。當進行複雜計算時,就要借助計算工具來提升算力。從最早的結繩計算、算盤計算,到發展出計算機計算等。
如今,算力是集信息計算力、網絡運載力、數據存儲力於一體的新型生産力,主要通過算力基礎設施向社會提供服務。
通俗講,算力就是對數據的處理能力。它看不見、摸不着,卻時刻影響着你我的生活,比如智能音箱響應用戶指令、電子支付實時清算、在線購物個性化推薦、電影的特效處理等,背後都有算力支撐。
可以説,在數字經濟時代,算力如同水、電、燃氣等公共基礎資源一樣,走進千家萬戶、服務千行百業。
■算力可以分為幾類?
在分類上,根據使用設備和提供算力強度的不同,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等機構將算力分為三類,即基礎算力、智能算力和超算算力。
基礎算力(通用算力),一般用於基礎通用計算,比如辦公、上網、看視頻等,不需要太高的性能。
智能算力,主要用於複雜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任務,比如:讓AI學會識別人臉、理解語音、翻譯語言等。它的特點是能高效處理海量數據,並根據不同的AI場景靈活調整策略。
超算算力,由超級計算機等高性能計算集群所提供的算力,主要用於科學研究和工程計算。
近年來,我國算力總規模年增速達到30%左右。在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帶動下,智能算力需求呈現迅猛增長態勢。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魏亮介紹,隨着智算規模的顯著提升,算力呈現“智算主導、多元協調發展”的特徵。
工作人員在貴安超算中心數據機房內工作。新華社記者 劉續 攝
■全國算力該如何丈量?
在計算科學領域,用一個專業指標來衡量計算設備的能力——FLOPS,即每秒浮點運算次數。
在此基礎上,還有MFLOPS:百萬次;GFLOPS:十億次;TFLOPS:萬億次;PFLOPS:千萬億次;EFLOPS:百億億次等,數值越大,計算能力越強。
電影《終結者》中,天網的算力是60TFLOPS,也就是每秒60萬億次浮點運算。而如今,一款高端游戲顯卡可能擁有約80TFLOPS的算力。
再比如,超級計算機“前沿”(Frontier),峰值性能突破1EFLOPS,即每秒能完成1百億億次運算。若以普通人按計算器速度(1次/秒)計算,“前沿”1秒的運算量,需要80億人持續按鍵近40年才能完成。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熊繼軍在2025中國算力大會上&&,截至2025年6月底,中國智能算力規模達788EFLOPS,佔全球總規模的32%,穩居全球第二。
■這些常見術語代表什麼?
Token,是大家通常所説的詞元。在語言類模型中,需要將句子、段落、文章等類型的長文本分解為以Token為單位的數據結構,把文本分詞後進行模型計算。例如在英文語境下,“happy”可能被分解為“hap”“-py”兩個Token;中文語境下,“我很開心”可能分成“我”“很”“開心”三個Token。
作為處理文本的最小數據單元,Token如同互聯網時代大家所説的“流量”。國家數據局的數據顯示,2024年初,我國日均Token的消耗量為1000億,到今年6月底,日均Token消耗量已經突破30萬億,一年半時間增長了300多倍,這反映了我國人工智能應用規模的快速增長。
邊緣計算,是近幾年興起的一個概念,是指收集並分析數據的行為發生在靠近數據生成的本地設備和網絡中,而不是必須將數據傳輸到計算資源集中化的雲端進行處理。
例如,在智能工廠中,企業需要計算和處理的日常業務數據越來越龐大,一些場景需要實時處理,需要毫秒級別的響應,由於網絡的限制,一般的雲計算難以實現,這就需要邊緣計算。(記者周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