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7日是第十五個世界早産日。今年世界早産日的國際主題為:給早産兒一個堅實的開端,邁向更光明的未來。中國宣傳口號“有愛有未來--呵護早産寶寶,托舉健康未來”,“有愛·有未來”2025第六屆“關愛早産兒健康成長發展研討會”暨“守護早産微寶貝”項目十周年成果分享會在北京圓滿舉辦。本次大會由北京春苗慈善基金會(以下簡稱“春苗基金會”)主辦、上海第一財經公益基金會協辦,公益時報社副社長張雪弢主持。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長、北京社會組織黨建聯合會會長趙學剛,中國醫師協會新生兒科醫師分會創始會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首席專家封志純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兒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王丹華教授以及眾多醫療專家、社會服務專家、公益夥伴、愛心機構、捐贈人、媒體夥伴、來自全國各地的春苗救助過的早産寶寶及家人等150多位嘉賓共聚一堂,共同見證 “守護早産微寶貝” 評估報告發布、項目十周年紀錄片首映及 “守護早産微寶貝 — 全國早産兒救助服務網絡” 的正式啟動,並圍繞“構建高質量早産兒救助服務體系”、“用愛倡導早産兒友好社會”以及“多方共築早産兒救助服務網絡”等關鍵議題進行了深度探討。
回顧耕耘路,致謝守護心
春苗基金會理事長劉東醫生代表春苗團隊對到場嘉賓的蒞臨&&熱烈歡迎與誠摯感謝。春苗人秉持“愛與專業“的服務理念,希望培養更多醫務社工、鏈結更多平台,共同協作驅動成長,為更多需求家庭帶來福祉。

春苗基金會理事長-劉東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長、北京社會組織黨建聯合會會長趙學剛進行開幕發言。作為春苗基金會的業務主管單位,趙學剛局長對春苗基金會所開展的公益項目及取得成果給予了充分肯定,同時也對春苗團隊提出殷切期待,希望春苗基金會開展好每一個公益項目,好項目應該成為社會組織的第一追求。希望春苗基金會可以搭建更大的平台,鏈結好專業醫療資源、更多的愛心資源、各地社會組織,堅守初心,恰到好處地彌補社會服務的缺失。望今天能成為春苗基金會不平凡歷程的又一開端,銘記在基金會發展的史冊上。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長、北京市社會組織黨建聯合會會長-趙學剛
北京師範大學社會學院教授、北京七悅社會公益服務中心理事長陶傳進教授現場分享了春苗基金會開展早産兒救助項目十年的專項評估成果。從項目定位,到服務模式探索,再到愛心善款和團隊能力以及對未來的期待。他提到:“春苗早産兒救助項目十年累計籌集善款7000多萬元,為6200多個早産兒家庭提供了專業的服務。項目不僅在做簡單的救助,面對早産兒這個特殊群體,需要有更多元更專業的服務,陪伴、幫助早産兒家庭走過最艱難的時光。項目的創新性、有效性、非常難得。希望春苗團隊可以將這套經驗模式不斷完善,再進行複製推廣,讓當事人被賦能,讓社會觀念得到積極改變,讓需求家庭能隨時找到求助,不斷完善服務體系。”
主持人張雪弢女士對陶傳進教授的這份評估報告有着自己的感悟,她説:“這份評估報告的解讀既嚴謹又充滿溫度,是對項目十年社會價值的肯定,也為項目未來的航程校準了方向。”

本次會議還發布了“守護早産微寶貝”項目十周年紀錄片,通過真實的生命故事,讓與會嘉直觀感受了早産寶寶的生命奇蹟和早産家庭所承受的挑戰,對早産兒群體的生存現狀有了更深的體會。
春苗基金會聯合創辦人崔瀾馨秘書長帶領大家回顧了春苗基金會最初開展早産兒項目救助的背景,2015年,春苗團隊在沒有資金、資源、人力的情況下,啟動了早産兒救助,她調侃説這個項目本身就是一個“早産兒”,所面臨的挑戰是巨大的,面對挑戰和壓力,春苗人沒有退縮,做難而正確的事是春苗的基因,對生命的敬畏和堅守是春苗創辦的初心;十年的守護,春苗人見證了一個又一個生命的奇蹟,春苗人相信,每一個早産寶寶都能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因為不是有希望才堅持,而是堅持才有了希望。
任何一個社會問題的有效解決都需要從項目的真實需求出發,春苗基金會楊雅副秘書長聯合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工作係副教授徐碩老師,分享了《重症早産兒家庭及人群調研成果》,再一次詮釋了春苗團隊“愛與專業”的服務理念,根據受益人的真實需求去設計和完善項目,讓每一份數據都有科學依據,讓我們的“守護早産微寶貝”公益項目能夠精準幫扶到每一個早産家庭的真實需求。
“守護早産微寶貝-全國早産兒救助服務網絡”啟動
春苗基金會劉東醫生、弘愛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理事長文穎、貝親中國副總裁葉芳瑩、中國醫師協會新生兒科醫師分會創始會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首席專家封志純、春苗受助人代表、早産小勇士代言人肉肉與媽媽、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兒科主任醫師王丹華、崑崙信託有限責任公司首席顧問黃志斌以及上海第一財經公益基金會張琳共同上&以及現場所以嘉賓見證了“守護早産微寶貝-全國早産兒救助服務網絡”啟動。
“守護早産微寶貝”全國早産兒救助服務網絡旨在匯聚社會力量、拓寬籌款渠道、打破地域與資源壁壘,構建 “信息互通、資源共享、服務協同” 的全國性早産兒救助生態,讓更多早産兒家庭被看見、被支持,並持續提升這一群體的整體福祉。

全國早産兒救助服務網絡啟動儀式嘉賓合影
圓桌對話,共聚力量
從調研看見需求,以對話凝聚共識,來自行業內外的醫學專家、社會服務專家、公益夥伴、愛心機構、捐贈人、媒體夥伴也就“構建高質量早産兒救助服務體系”“用愛倡導早産兒友好社會”“多方共築早産兒救助服務網絡” 三大關鍵議題展開深度對話。
“高質量發展”自去年起已成為全民熱議的時代命題,春苗同樣熱切期盼這一發展理念能深度浸潤早産兒人群服務領域,深圳市婦幼保健院社工部督導於丹 、中華女子學院社會工作學院副教授王獻蜜、中國醫師協會新生兒科醫師分會副會長李秋平、北京掌欣社會工作發展中心主任倪明輝、廣州市北達博雅社會工作資源中心醫務社工項目總監溫冬寶分別從醫務社工服務、臨床醫療服務、社工機構角度、患者群體角度及人才培養和研究倡導角度分享了在構建高質量早産兒救助服務體系中各方力量的協同參與的重要性。各位嘉賓共同呼籲,希望更多社會力量一起行動,對早産兒家庭的支持從經濟延展到精神力量,為這一特殊群體帶來更有力的保障,是對早産兒人群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具體實現。
在《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21一2030年)》中,“建設兒童友好城市和社區”特別被寫入“兒童與環境”領域的主要目標之一,而”早産兒友好社會”的重要因素,就是公眾對早産兒的進一步了解和關注。
在“用愛倡導早産兒友好社會”圓桌論壇環節,來自微博政務公益運營總經理李崢嶸 、內容創作者哀綠媽媽洪朝陽、字節跳動公益平台運營負責人葉亮、《財新周刊》副主編任波和崔瀾馨秘書長分別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進行了分享。
哀綠媽媽洪朝陽老師結合自己的參與公益項目的實踐經驗,早産只是一種生命的狀態,早産寶寶的健康成長需要更多社會力量的關注和支持。把公益觀點和知識點傳遞出去,讓更多人參與進來,感受生命的力量,得到多位分享嘉賓的共鳴。
在多方共築早産兒救助服務網絡圓桌論壇環節,作為春苗基金會來自各領域的重要支持夥伴,貝親中國副總裁葉芳瑩女士 、與你童創(上海)企業孵化管理有限公司主理人童國建先生 、崑崙信託有限責任公司首席顧問黃志斌、騰訊公益平台行業運營負責人焦建寧、福建省恒申慈善基金會秘書長游勱,分別分享了與春苗基金會早産兒救助項目的淵源以及未來如何繼續共築早産兒救助服務網絡的行動和期待。
每一個嘉賓的結緣過程都源於對這個“早産兒群體”的關注,看似偶然,實則必然。對生命的敬畏和對弱勢群體的關懷成了編織早産兒救助服務網絡的重要結點。一個又一個真實的案例和生命故事讓大家越來越相信,每個微小的生命都值得守護。
唸唸不忘,必有迴響,為了救助更多早産寶寶,春苗團隊積極的拓展各地合作夥伴,今年6月,福建省恒申慈善基金會與春苗基金會達成戰略合作。在各位嘉賓的見證下,“恒星計劃”守護早産微寶貝福建專項正式啟動。即日起,春苗基金會將攜手恒申基金會資源共聚,一起為福建地區的早産寶寶保駕護航。
溫情定格:致謝每一份守護,共創有愛記憶
活動現場還特設“手心裏的寶”早産兒微展,通過早産兒模擬人偶、早産寶寶的成長變化、奶瓶咖啡體驗早産寶寶的吸吮過程、以及全力以赴的掰手腕游戲拉近了與會嘉賓與早産兒議題的距離。
在溫暖互動中傳遞公益項目的溫度。讓參與公益、體驗公益的門檻降低,讓更多愛心力量都可以參與到公益項目中。

全國救助服務網絡的落地,需政府、醫療、企業、社會力量形成合力,從政策保障、專業服務、資源供給等多維度發力,才能真正提升早産兒生命質量與家庭福祉。
在各方社會力量和公益夥伴的支持下,第六屆“關愛早産兒健康成長發展研討會”暨“守護早産微寶貝”項目十周年成果分享會圓滿落幕,十年耕耘,凝聚過往所有愛與努力,今日為約,呼喚更廣泛社會力量加入,每一個微小的生命都值得守護,凝心聚力守護早産微寶貝,有愛,有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