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階段是脊柱發育的關鍵時期,久坐、伏案、姿勢不良等習慣,都是導致脊柱側彎發生發展的隱形風險。新華網健康聯合北京協和醫院康復醫學科副主任技師推出的《青少年脊柱健康科普系列》中指出,日常生活中最有效的防治方式,其實就從“坐好”開始。
“人坐下時,一定要坐在自己的坐骨結節上,那是身體的地基。”袁望舒説,只有“地基”打穩,身體才能穩定、端正。她總結出對抗脊柱側彎的“三個力”:
一是向上的力——頭頂輕輕“頂天花板”,讓脊柱自然拉伸;
二是向內的力——輕收小腹,保持軀幹穩定,避免用力挺胸導致反弓;
三是向後的力——下巴微收,耳垂位於肩膀正上方,頸椎自然回正。
這三個力看似簡單,卻是保持良好姿勢的核心要領。袁望舒提醒,坐姿不應是短時的“端正”,而要成為一種生活習慣。“無論是在聽課、打字還是開會,只要坐下,就記得先擺好姿勢。只要坐得正,脊柱就得到了最自然的保護。”
她特別強調,電子設備的位置應隨身體調整,而不是讓身體去迎合屏幕。“坐正、放鬆、有支撐”,才是青少年脊柱發育的最佳狀態。正確坐姿的養成,是預防和干預脊柱側彎發生發展最容易做到、也最有效的一步。
《青少年脊柱健康科普系列》將帶領公眾從居家可行的小動作做起,科學認識脊柱側彎的發生發展,幫助青少年從日常習慣中重塑體態,守護“脊”健康、挺起人生的脊梁。
【糾錯】 【責任編輯:白碧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