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14日聯合國糖尿病日來臨之際,由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與人民衞生出版社共同主辦的中國健康知識傳播激勵計劃2025年聯合國糖尿病日科普傳播活動在北京舉行,圍繞今年的主題“糖尿病與幸福感”,多領域專家就提升糖尿病患者幸福感、關愛職場糖尿病人群以及健康生活方式干預等內容進行分享。人民衞生出版社發布了“健康中國·你我同行”科普讀物《控糖生活指南》,並在“人衛·潘家園站”舉辦專家現場諮詢。

《控糖生活指南》科普圖書發布
中國健康知識傳播激勵計劃健康知識宣傳員白岩松從臨床、生活方式、運動、膳食等角度與專家進行了對話,呼籲通過科學研究、藥物和診療的進步以及社會各界對糖尿病更多的理解,幫助糖尿病患者提升幸福感,並強調了“運動處方”對於糖尿病防控和促進健康的重要作用,建議各方重視運動處方的作用。
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孔靈芝發布了中國健康知識傳播激勵計劃(驅動改變健康城市)項目傳播工具包,包括“生活方式是基礎、體重管理很重要、膳食營養要均衡、科學運動且適量”四幅健康知識海報、兩幅職場健康海報以及若干個職場糖尿病管理的科普短視頻。據介紹,項目已連續八年在聯合國糖尿病日期間策劃製作傳播工具包助力媒體、地方城市及試點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開展糖尿病防治知識傳播。

孔靈芝介紹驅動改變健康城市項目傳播工具包
“健康中國·你我同行”科普讀物《控糖生活指南》在活動中正式發布,該書由國家衞生健康委宣傳司組織編寫,中國工程院賈偉平院士、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主任委員郭立新教授擔任主編,潘琦教授擔任副主編,召集全國內分泌專業40余位一線專家共同創作完成。圖書緊密圍繞糖尿病防治行動編寫,向讀者介紹了糖尿病疾病知識、飲食、運動指導、用藥選擇和血糖監測指導、心理支持、家庭護理以及治療前沿新技術等內容。該書可作為糖友們日常生活的“貼心顧問”。

潘琦教授作主旨報告
北京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潘琦教授在主旨報告中談到,糖尿病給患者心理健康帶來的影響不容忽視。
“受長期久坐、缺乏運動、不健康飲食、工作壓力大、作息不規律以及其他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疊加影響,當前職場人群糖尿病處於攀升趨勢。如果職場人士身體出現以下信號:夜尿增多、身體常有倦怠感、看東西時事物模糊且不能用眼病來解釋、沒有減重但體重下降、皮膚出現癤腫,要警惕是糖尿病前期。”潘琦説,體重管理以及飲食調整、規律運動、保持健康習慣仍然是預防糖尿病的基礎和關鍵。職場糖尿病管理急需各方共同重視,構建以早期篩查、體重管理和心血管防控為核心的新型干預體系,同時兼顧職場患者的心理健康和血糖管理並重。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運動醫學研究所運動營養研究室主任常翠青教授介紹,超過80%的2型糖尿病患者與肥胖及身體惰性有關,運動干預可以顯著降低糖尿病發病。比如每週3到5天每次不少於30分鐘的中等強度身體活動。循序漸進,逐漸增加。她還提醒糖尿病患者需要做適當的抗阻運動來加強肌肉鍛煉,“肌肉是糖和物質代謝的最佳場所,有了健康的肌肉就有了更好的糖脂代謝的基礎,也會對血糖管理尤其是糖尿病併發癥的預防有非常好的作用。”
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副所長劉愛玲建議通過“食物定量但多樣、少油少糖少鹽但不寡味、控制總量但增加用餐頻次、家庭提供健康飲食環境”等措施來提升糖尿病患者的幸福感。她還為職場人群控糖支招:點外賣時主動向商家提出少鹽少油少糖的需求及食物選擇上多樣化。
在體重管理方面,中國疾控中心慢病和老齡健康管理處賴建強處長提示,要強化自我健康管理,做到“三知一管”( 知曉健康體重標準、知曉自身體重變化、知曉體重管理方法、科學管理自身體重)及常備“一秤一尺一日曆”(體重秤、腰圍尺、體重管理日曆)。他還提醒,不同人群的體重管理目標不同,超重肥胖者需科學減重,兒童青少年要控制體重增速,老年人應保持肌肉骨量,特殊人群則需要專業醫生指導。
會上,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路瑛麗分享了“全民健身與及職場人群身體活動推薦”報告。她提到,科學制定包含運動目的、方式、強度、時間、頻率、總量、進階和注意事項的運動處方尤為重要。為保證運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尤其是慢病人群,建議運動前由專業人士進行健康檢查、風險篩查及運動能力評估,制定個性化的運動處方,並做好運動前的準備活動及運動後的拉伸活動。
上海市閔行區疾控中心慢防科李俊科長則以區內開展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傳、信息化“雙輪驅動”的居民自主管理等為案例,介紹了當地職業人群慢性病管理實踐經驗。她提到,通過一系列工作及措施,閔行區慢病管理效果不斷提升,標準化服務覆蓋率不斷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