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由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主辦的“第四屆中國整形外科與再生醫學發展大會暨第十四屆北京整形美容外科會議”在京舉行。會議以“需求引領學科進步前行,創新驅動整形外科發展”為主題,旨在匯集全國整形外科同仁共同探索學科發展新方向,凝聚行業智慧,深化多學科融合,推動我國整形外科高質量發展。開幕式由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黨委書記莊囡主持。

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黨委書記莊囡
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院長、黨委副書記蔣海越在致辭中説,“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正催生着日益多元化、個性化、精細化高質量健康需求,這既是學科發展的導向,也是我們不斷前行的動力。為此,我們要精準洞察並緊緊圍繞國家重大戰略,按需供給創新,共同審視與思考整形外科領域在新時代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主動擁抱變革,以創新驅動發展,以融合拓寬邊界。”

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院長、黨委副書記蔣海越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黨委副書記吉訓明出席開幕式並致辭。他指出,衞生健康工作承載着億萬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而整形外科是一門幫助患者恢復健康、重建自信的重要學科。如今,整形外科在修復重建、顯微外科、醫療美容等領域取得了顯著進步,為守護人民生命健康做出了諸多貢獻。他希望大家能立足於當下加快建設科技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的時代背景,勇擔職責使命,成為推動學科創新發展的“主力軍”;堅持交叉融合,成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先鋒隊”;重視教育培養,成為引領高水平人才隊伍的“排頭兵”。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黨委副書記吉訓明
在之後由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副院長王永前主持的主旨發言環節,多位跨學科、多領域頂尖專家分享了真知灼見。
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科技教育司監察專員鄭忠偉以“衞生健康科技創新工作回顧與展望”為主題展開演講,從科技進步與人類健康、我國科技體制改革與成效、衞生健康領域科技創新的新形勢新要求新舉措等多個層面進行了系統闡述。
中關村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楊仁全以“醫療科技成果轉化的中關村實踐——中關村發展集團讓醫療科技創新生長的模式”為主題展開演講,從國家戰略需要、首都發展需要、人民健康需要三方面論證了持續加強醫療科技成果轉化的必要性。
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人才交流服務中心高級人才辦公室主任祎莉娜以“衞生專業技術人才評價新探索——以職稱改革為例”為主題展開演講,系統梳理了職稱改革的政策背景與發展脈絡,並以此為基礎全面解讀了在“破四唯、立新標”傾向、突出臨床實踐能力、實行分級分類評價等方面的改革創新要點。
廣東省醫療保障局醫藥價格和招標採購處副處長譚侃侃以“醫保助力‘美’好生活——美容整形類價格項目統一規範”為主題展開演講,從國家醫保局印發《美容整形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試行)》的&&背景、編制特點以及省級落地執行相關工作三方面,指出該指南是規範美容整形市場、保障醫保基金合理使用的重要舉措。
國際顱面外科學會副主席、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費城兒童醫院整形外科主任、面部重建中心創始人Jesse Adam Taylor以“Recent Advances on Surgical Treatment of Craniofacial Anomalies(顱面畸形外科治療近年新進展)”為主題展開演講,從內鏡輔助的顱骨牽引術等多種顱骨牽引成骨技術的先進經驗出發,舉例論證了該項新技術具有更微創、更大骨移動範圍、漸進式軟組織擴張及更低復發率等多項優勢。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教授吳潤龍以“多光子成像前沿技術與醫學應用”為主題展開演講。他介紹了雙光子顯微鏡的基本原理與發展歷程,並通過與傳統顯微鏡的對比,突出其在成像深度、空間分辨率及光毒性控制等方面的顯著優勢。
當日,還舉辦了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第二屆醫療合作共建暨進修生發展會議、第十四屆宋儒耀整形外科青年醫師會議暨北京協和醫學院第七屆整形外科學全國研究生學術會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