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特應性皮炎日丨刷新AD治療新目標,MDA助力患者“達標”治療-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15 15:05:37
來源:新華網

世界特應性皮炎日丨刷新AD治療新目標,MDA助力患者“達標”治療

字體:

9月14日是世界特應性皮炎日,值此之際,由中國AD之家和AD康復關愛社區發起的“AD自由π∙刷新朋友圈”在上海啟幕。

破解特應性皮炎的困局:MDA助力實現AD患者未滿足的臨床需求

特應性皮炎(AD)是一種慢性、復發性、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現為反復發作的濕疹樣皮疹和劇烈瘙癢。活動現場,許多患者&&,由於表面皮膚破損容易導致自卑、失眠、焦慮等問題。

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皮膚科副主任石磊指出:“AD所造成的劇烈瘙癢,可導致患者年平均睡眠減少超過500小時,約35%的中重度患者出現焦慮或抑鬱情緒,直接醫療開支可達家庭年收入的12%-18%,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以及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

AD作為一種慢性復發性疾病,目前仍難以徹底治愈,需要進行長期管理。AD傳統治療目標以“皮損控制(EASI 50/75)”為主,然而在實際診療中發現,傳統治療存在局限,部分患者認為不癢、皮損大部分清除就是好了,不用再吃藥、涂藥,忽視其慢性復發性的疾病本質,從而陷入“復發-緩解-復發”的循環困境,導致AD治療不足,尤其多數中重度AD患者仍存在顯著疾病負擔。

調查顯示,AD患者對於皮損和瘙癢的治療需求較高,大部分患者認為“無瘙癢”和“皮損快速改善”非常重要。這使得傳統治療目標無法滿足患者的需求,亟需更高的治療目標,幫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皮損和瘙癢,實現對疾病的長期管理。面對AD患者未滿足的治療需求,國際專家提出最小疾病活動度(minimal disease activity,MDA)的概念,旨在優化AD的治療管理,制定系統治療的療效標準。MDA是基於醫師報告結局和患者報告結局所制定的AD更高治療目標,幫助患者實現EASI 90(皮損幾乎清除)和NRS 0/1(無瘙癢或幾乎無瘙癢)。

從“有效”到“達標”: MDA引領特應性皮炎治療新目標

MDA的提出,量化了AD診療標準,將AD治療從傳統的“有效”推向“達標”管理新階段。目前全國重點醫院的相關科室例如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皮膚科也在積極踐行特應性皮炎MDA達標的新標準,石磊教授指出:“對於中重度AD患者,治療方案不應僅由醫生決定,而需結合患者意願共同決策。AD患者應儘早啟動達標治療,實現有效控制,達到一定程度的治愈,避免疾病進一步進展,造成對身體系統損害,引起心理障礙。”

MDA整合了皮損、瘙癢等多維指標,為醫患提供了明確、可量化的治療目標,推動AD診療從EASI 75向EASI 90、瘙癢完全緩解等高階標準邁進。在治療選擇方面,從傳統的免疫抑製劑、糖皮質激素,到近年來廣泛應用的IL-4/13抑製劑、JAK抑製劑,不同藥物在機制、療效和安全性上各具特點。石磊教授強調,只有將醫生的專業判斷與患者的實際需求相結合,才能制定出可持續且高效的治療路徑。

MDA治療標準的踐行,能幫助患者達到多個維度的更優改善,實現最大生活自由度。例如頭頸面部皮損清除後,顏值提升了,不再害怕拋頭露面;瘙癢緩解後,睡眠質量明顯提高,白天狀態好了,工作、學習等日常表現更加專注;全身皮損消除後,不再因外貌問題而自卑,逐漸恢復自信,更願意參與社交活動。刷新AD治療的更高治療目標MDA,可以讓患者擺脫疾病困擾,恢復對生活的掌控感,享受高自由度生活。

【糾錯】 【責任編輯:白碧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