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由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主辦、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血管—脈絡病專業委員會承辦的第十二屆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血管病學大會在瀋陽召開。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會長陳香美、中醫絡病學學科創立者和學科帶頭人吳以嶺等專家學者齊聚大會,就中醫藥重大理論原創——脈絡學説指導血管病變防治的臨床實踐和最新科研成果展開學術交流。
第十二屆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血管病學大會現場
脈絡學説是絡病理論的重要學科分支。多年來,吳以嶺院士專家團隊系統構建了脈絡學説及其核心內容——營衛理論,總結出調營衛氣血用藥規律,研製出通心絡膠囊、參松養心膠囊、芪藶強心膠囊,揭示了血管病變的複雜病理特徵及通絡干預核心機制,為動脈粥樣硬化、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等重大疾病提供了療效確切的藥物選擇,取得了中醫藥治療微血管病變的重大突破,獲得2019年度醫藥衞生領域唯一一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被列為“新時代中醫藥標誌性科技成果(2021-2022)”第一大類別“新學説新學科形成”首位。
依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脈絡學説營衛理論指導系統干預心血管事件鏈研究”項目,遵循國際標準完成5項高質量循證研究證實系統干預取得重大突破,登上《美國醫學會雜誌·內科學》《美國醫學會雜誌》《自然·醫學》《歐洲心臟雜誌》等國際頂級醫學期刊,取得中醫藥國際化進程的重大影響。
作為系統構建了絡病理論體系的中醫絡病學學科創立者和學科帶頭人,吳以嶺在大會開幕式上指出,四十多年來,在專家同道的共同努力下,建立了以中醫為主體、多學科交叉的高層次研究隊伍,大家志同道合,共研絡病,終於不負使命,完成了系統構建絡病理論這一歷史性課題,創立了中醫絡病學新學科,構建了絡病證治體系,及絡病學兩大學科分支——脈絡學説、氣絡學説,以絡病理論為指導開闢了心腦糖等重大疾病防治的新途徑,研發了近20種國家創新專利藥物,在全國及數十個海外國家和地區廣泛應用,解決了一系列國際醫學界難題。
吳以嶺呼籲,希望有越來越多的臨床和科研人員參與到絡病研究中來,用絡學智慧揭示疾病的難治之謎,找到更多疾病防治的切入點和突破口,提高臨床療效。
陳香美指出,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血管病學大會始終秉持着“傳承、創新、融合”的理念,致力於推動中西醫結合血管病學領域的學術交流與發展,得到了廣大同行的高度認可和讚譽,已經成為我國乃至國際上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品牌學術會議。本屆大會更是亮點頻出,令人振奮。尤其是系列重大研究成果以共識的形式發布,《通絡藥物系統干預心血管事件鏈專家共識》成為業內第一個針對心血管事件鏈的專家共識。
共識的誕生,是眾多專家學者經過深入研究、反復論證的結晶。以中醫原創思維為基石,融合現代醫學理念,為臨床醫生提供了一套系統全面的中西醫結合用藥的指導方案,這將極大提升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水平,在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與死亡率方面也會發揮重要作用。
在大會主論壇,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趙家軍、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卜培莉、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楊躍進、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黃從新、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廖玉華、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董強、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醫院謝立科等多位專家學者分別圍繞通絡藥物在治療2型糖尿病、心肌梗死無復流、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疾病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進行了交流分享。
大會還設置“心血管病論壇”“腦血管病論壇”“糖尿病論壇”“慢病管理論壇”等多個分論壇。多位專家學者作主旨報告、話題討論,圍繞中西醫結合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在冠心病、糖尿病、缺血性腦卒中、心律失常、慢性心衰等領域的治療新進展進行深入探討。